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张广庆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8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华东师范大学

19917

工作单位

及通讯地址

山东省泰安市第十九中学

邮编

271000

职称、

职务

中学高级

联系电话

05388519695

E-mail

Zgq198891

指导教师

邹明谦教授

性别

电话

 

职称

教授

E-mail

 

课题(论文)题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研究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一、高中时期的青年学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在这个年龄阶段由于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掌握了一些系统的文化知识,因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形成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限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不够准确深刻的,有时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尤其是涉及生命和社会的一些问题,由于自幼受到急剧变革的社会背景和道德修养、文化层次参差不齐的家庭背景,以及教育长期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德育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尚不成熟,片面错误的倾向更为突出。

    二、《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使学生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教育,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和自学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同时还要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求来看,通过教育转变人的理论背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且乐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的高素质公民,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是关系到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是生存还是淘汰的大问题。因为人的理论背景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制订了“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从党的教育方针来看,“教书,育人”,“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党历来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在理解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上曾一度有片面的倾向。从认识层面上来看,认为“教书”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即“智育”,“育人”就是道德品质的培养即“德育”。从实践层面上来看,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这是因为“教书”德成果,可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状况及时反馈回来,立竿见影,使教师名利双收;而“育人”用现在的考试制度基本上是无法测量的,是内隐性的,注重的是长远的社会利益,与教师的近期利益无关或负相关。这势比造成了认识上的“教书”与“育人”对立,实践上的“教书”与“育人”脱离。事实上,“教书”与“育人”是紧密相关的,“教书”是为了“育人”, “育人”的内涵包含德育,而大于和高于德育,育人的核心是转变人的理论背景即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题研究目标、立项依据(理论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研究假设)

一、科学世界观的 含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最根本的看法”。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在观察问题时就会有不同的观点和 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对事物的不同态度,世界观是立场、观点、方法的统一。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形成的基本看法。科学的世界观既能用对立统一的眼光看问题,又能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人与动物不同,“动物是在生命活动中一代一代的复制自己,而人则不能忍受无意义的生活”,人们总是把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学校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对世界的看法用于把握未知的世界,创造新的有意义的生活,能动的改造世界。因此,科学的世界观不仅是人们对世界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态度,而且是支配人们创造有意义的新生活,按照客观规律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行为准则。

二、中学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小学课程是把人类科学文化的积淀,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按照系统论的方法分门别类地从简单到复杂编制而成 地文化科学知识体系。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只是在科学层面上对科学知识由“不知”到“知”到“熟知”地过程。只有透过科学知识地面纱,引导学生把握科学知识内隐含的辨证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才能使学生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即达到哲学层面上的“真知”。《全日制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 符合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是“教书,育人”,“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其中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是“育人”、“德育”的核心。

四、从教育本质上来看: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巽根先生在“教育的本质的探讨”的假设中指出:“教育在表面上是传授知识和教育,实质上是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立场、观点、方法,达到占有并发展相应的类本质的目的”“类本质就是由教育的教育层次上的发展目标上升到哲学层次而获得的具体概念,即意识、意志、心、爱等”,也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教育对类本质的再生产一旦结束,受教育者带着丰满的个性进入社会,他们的社会功能就显示出来了”——这句话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成功的实现学校到社会“训练的特殊迁移,原理、态度的非特殊迁移”。简言之,教育“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成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素质的社会人。因此,教育不仅要使学生由“不知”到“知”到“熟知”,而且应该达到哲学层面上的“真知”,“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发现生命的意义”,“使人崇高起来”。这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增强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五、研究目标: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2、以生物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3、以生命的物质性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4、结合现实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自明性”的反思,使学生正确的看待自然现实、社会现实,形成正确的自然观和社会观。

六、 研究假设:

    1通过查阅1995-2000 的《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全部期刊了解到:1995年《生物学教学》第8期刊登薛天烈同志撰写的“浅谈提高生物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效果”涉猎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态观的教育。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8期刊登“高中生物教材加强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初探”(张军),本文谈到高中教材中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教学建议。这两片报道的共同点是关于德育教育的经验总结。其他关于德育、环境教育的内容离本课题相关较小,不累叙。2、我个人在过去的生物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科学世界观的教育问题,自1986年始至今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和经验,并撰写论文。论文在山东省第三届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获优秀成果奖。3、我校有比较宽松的教育科研条件,理论方法上有东北师范大学导师的帮助和指导。在此基础上本课题准备一年实验初步验证下列设想。

实验初步设想:

    1、按照高中生物知识体系,有目的设计教学方案并实施,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初步探索出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的一般规律。 2、“教育本质至今是教育科学研究尚未解决的问题,许多论著都指出:教育本质探讨中的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相持不下,几乎每一种观点都有悖论,都难以服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期望验证张巽根先生关于教育本质的假设,在理论上有所突破。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1、生命的物质性;

2、生命的运动性;

3、对立统一的观点:结构与功能对立统一的观点;现象与本质对立统一的观点;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对立统一的观点;生命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观点;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对立统一的观点;遗传与变异对立统一的观点等。

4、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

5、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6、生物进化发展的哲学观;

7、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明性的反思,探讨怎样看待人类实践活动的正效应与负效应?怎样 看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地球的关系?生态危急的根源是什么?“人类中心主义”是什么?“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义是什么?寻找生态危急的根源;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系列正反多方面的问题等等。

研究方法:

    1、对比实验法:10个班中,4个班采用该教学方案与其余6个班比较。

    2、问卷测试。

    3、个案调查分析。

    4、调查对比法,调查我在9596 979899年教过的学生,每级10人与实验班比较。

5、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形成阶段性论文。

 

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进度:

20007-8月为准备阶段。完成三件事:

1、在原来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各章节的科学世界观教育知识点,通盘考虑全年内容。

2、完成对教过的学生的调查。

3、编制问卷。

20009-20015月为实验阶段:主要完成对比实验、个案调查,阶段性问卷测试。

20016月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归纳。

预期成果形式

形成阶段性论文。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查看研究报告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