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584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齐齐哈尔师院1982、1、10)

工作单位

及通讯地址

黑龙江省鹤岗市一中

邮编

154100

职称、

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联系电话

0454或0468)3342813

E-mail

Liuchun58428@163net

指导教师

性别

电话

0431

职称

教授

E-mail

 

课题(论文)题目

          生物课堂主体性教学的探讨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一)、 课题研究背景:

主体性教学是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指向,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为特点,由统一设计、同步推进的教师的“教”的程序与学生“学”的程序两方面构成的有机结合的和相辅相成的教学实践活动结构。

主体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顾明远教授提出“学生既是教学的客体,又是教学的主体。”之后教育理论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验层面,我国教育界工作者作了一些主体性教育实验。到目前为止,主体性教育实验已走过了8年的艰难历程,研究进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形成理论框架、做了前期准备。第二阶段在实验学校低年级进行了研究。第三阶段以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高中生物课堂进行主体性教学方面的研究至今未见系统报道。本课题就此方面进行探索,研究高中生物课堂如何进行主体性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 主体性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实施主体性教学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2、  主体性教学有助于学生主体性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落到实处,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

3、  主体性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学会关心。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关注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4、  主体性教学的成功实践会对主体教育理论的建立提供帮助。

 

二、课题研究目标、立项依据(理论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研究假设)

(一)  课题研究目标:

探讨建立学生主体参与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目标:1、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2、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程度;3、引入合作学习的机制;4、尊重差异、重视个性发展;5、创设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环境和条件;6、为学生创设表现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  立项依据:

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

1、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和学习理论。

2、   布鲁纳的学生发展观、掌握学习的理论和评价理论。

3、   罗杰斯的教学观和“要使自我——主动学习”的理论。

4、   加涅的教师“干预”和影响的理论。

5、   我国教育学、教学论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论。

素质教育的理论

1、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把人当作人来教育。”

2、   作为素质教育的“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三)     研究假设:

1、   主体性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2、   主体性教学模式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探索建立生物课堂主体性教学的目标;

2、 探索生物课堂主体性教学的教学内容的处理;

3、 探索生物课堂主体性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及各自的作用;

4、 探索生物课堂主体性教学中媒体的合理运用;

5、 探索生物课堂主体性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及组合;

6、 探索生物课堂主体性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              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

探索生物课堂教学主体性教学的途径和策略,建立起生物课堂主体性教学的一般模式。

实验对象:

高中三年学生

实验变量:

自变量:

1、 实验对象的人数。

2、 实验采用的教学内容。

3、 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条件。

4、 参加实验的教师。

因变量:

1、 课堂教学效果。

2、 学生主体性发展水平(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

变量的控制

1、 对比班和实验班环境条件、基础条件相同。

2、 实验对象200人,实验班和对比班各式各样100人。

3、 统一教材、统一进度。

4、 选派条件、教学水平相似的教师分别执教于实验班和对比班。

5、 实验班采取主体性教学方法、对比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

实验结果及测量

1、 定期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课堂教学效果定量测量,分析数据。

2、 章节、期中、期末考试进行定量分析。

3、 用观察、问卷、访问的方法进行测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1、      进度:

 

(1)       准备阶段:)

收集资料,设计方案、集累材料阶段。

(2)       实施阶段:

落实方案,探索筛选、集累素材阶段。

(3)       总结阶段:

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撰写论文阶段。

2、      预期成果:

(1)       形成论文

(2)       教案生成(典例)2

(3)       教学录象带

    (注:上述计划是方案的初步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可能对原方案的个别之处有所补充或改动。)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查看研究报告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