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丁秀琴

性别

出生年月

601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956河南 师大毕业

工作单位

及通讯地址

      河南省安阳市第五中学

邮编

455000

职称、

职务

中教高级

联系电话

0372--59229055939909

E-mail

Dxqszhsf6@263.net.

指导教师

陈珊

性别

电话

0431--5697134

职称

副教授

E-mail

Dongls@ns.ciac.jl.cn

课题(论文)题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研究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意义:

创造力是提供首创性的、具有社会意义产物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个人倾向、创造性表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

   创造教育在近20年来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21世纪即将到来,它将是人类依靠 知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从而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推进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我国培养跨世纪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

   实施“科教兴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量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如何运用创造学原理和方法,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由于我国原有的教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教育在专业基础、思想素质等方面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能力素质、实践经验、特别在创造力培养方面还相当薄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背景:

   现代创造教育始于20年代的美国,国外的心理学家们对儿童创造力的指标与测量方法,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年龄特征、规律和影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及培养的内容等进行了研究。我国从80 年代起开始进行儿童创造力及其发展的研究,在国外心理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对儿童创造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证性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是,在如何通过学科教学、创造思维训练课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的实证研究,还未曾见到有关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课题研究目标、立项依据(理论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研究假设)

1、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一般理论。

 <2>、通过研究探索一套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3>、通过研究使学生掌握初步的创造性思维的自我训练方法,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立项依据:

理论依据:  <1>、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创新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统计和测量学等理论。

  <2>、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是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办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的广一点,不要看的太神秘。”他的这一论断,为中小学生创造性开发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3>、许多心理学家都谈到:创造力不是生而具有的,是后天学习和教育的结果。它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但它不是创造活动本身,正常的人都可以进行创造活动。

  <4>、创造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一种普遍特征。因此,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研究假设:

  <1>、具有正常智力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只有通过培养才能得以开发。

  <2>、通过学科教学、创造性思维训练课、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模式,能有效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实验的主要内容: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发散提问、延迟评价、集体讨论、提出假设、探究式实验、学生提问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通过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发散提问、延迟评价、快速猜测、分割组合、激疑存疑、结果预测、多向求解、集体讨论、思路揭示、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定势打破、指导发现等。

3、通过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采取:社会实践、参观展览、社会调查、观察实验、辅导学生写小论文、辅导学生搞小发明和小制作等方法。

三、实验方法

1、调查法: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前、后测,了解学生各阶段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2、实验法:本实验采取等组自然实验法,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因子的控制性实验。

3、检测法:运用检测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

4、谈话法:找学生谈话,及时了解实验因子所达到的效果。

5、研讨法:进行实验的教师定期进行研讨,总结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搞好实验工作。

6、后记法:实验过程中每节课或每次活动后,把实验的情况、效果随时记录下来。

 

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一、研究进度:

1、  19999月——12月为准备期

(1)请专家教授讲课,进行实验研究的指导。

(2)制定出实验的目标、方案。

(3)自修与实验研究有关的理论,改变自身观念,提高实验研究的能力。

(4)           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编制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进行前测,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

(5)开始进行实验。

2、  19999月——20016月为实验期

1)、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经常与学生座谈,了解实验效果

3、  20016月——20018月为总结期

1)、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编制的创造性思维量表,进行后测。

2)、汇集各种研究资料

3)、统计数据、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4)、撰写实验论文

二、预期结果:

1、经过培养的学生较未经过培养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高。

2、经过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参加实验的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4、总结出一套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模式及方法。

5、总结出有关创造性思维方面的一般理论。

6、撰写出有一定价值的研究论文。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查看研究报告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