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体现STS思想的“种群”教学设计及网上学习的实现
指导教师:方瑾
学员:肖军荣(石家庄市六中)
一、课题的依据
STS是科学(Scienc)、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 是指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的学科间交叉性课程。它诞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普遍的社会动荡和社会转型之中。STS教育的兴起,一是源于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人类从未像今天这样把创造与建设能力伸展到极限,但同时人类的破坏能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变得如此巨大,人们认识到“只有当科学和技术在广泛的社会情境中得到理解时,才真正有希望通过有意识的公共控制来有效地建设我们的世界,从而让科学和技术过程真正造福人类。”二是西方国家中社会和科学技术明显分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先后脱节,而自然科学又占统治地位,需要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能够参与涉及科学技术的公民,需要给决策者提供新的信息和科学的分析,等等。正由于此,STS教育正逐渐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事业。
STS教育的基本精神是要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学生的参与,从而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STS教育强调个人生存与社会需要的统一,要求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STS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人才。
198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办事处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教育委员会委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在苏州召开中国理科教师能力研讨会,正式提出“ STS教育”在中国的实施的问题。但是由于受教育体制及高考制度等应试教育因素的干扰和束缚,我国的传统教育存在着三大弱点:
(1) 过于偏重系统化分科知识,旧的知识框架和模式限制了各学科间的联系,限制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及社会需要的联系;(2)重知识轻能力,缺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3)科学价值观偏移,导致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科学、技术、社会三者脱节。
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方面与STS教育要求也有一定的距离:如高中生物“种群”课,是很好的STS教育的题材,但是以往的教学目标更多的是关注种群有关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的掌握,很少利用种群有关的概念和知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种群,应用相关知识去分析当今人类面临的世界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等,于是在现有高中课本中有关“种群”的教学内容涉及是种群的概念、特征,而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提及的很少。在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模式上,长期以来“灌输式”教学统治了中学生物课堂,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虽然90年代以来,多媒体、Internet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了学校,相当多的教师还没有从教育技术的理论上充分认识教育技术手段对生物教学的改革可能带来的变化。从一项中小学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调查中显示(见表 1)学科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方式更多的是用来演示教学内容,使传统的“人灌”转为现代技术下的“电灌”。 (1)教师演示(2)学生操作和练习(3)模拟实验或实际情景 (4)游戏(5)发现学习班(6)教学测验和评价(7)问题解答
而另一方面,美国BSCS教材、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开始重视学生们的探究活动,教材及标准中充分体现了 STS思想和“国家把所有的学生都应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作为自己的一个即定目标”的科学为大众的思想。在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也开始渗透了“STS”思想,北京几所中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用了BSCS教材,对提高学主的主体性有一定的作用,STS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而在目前教学大纲不变、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很难面对全体
学生,在现有的学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真正实现“ STS”的教学思想。
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建构主义的思想及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提出了建立在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及发展方向。目前,很多研究还集中在理论层面上,而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层面上,在建构主义指导下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研究文献报道较少。生物学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也有人开始试用,而将STS思想、教育技术应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及 计算机应用整合在一起的教学改革的形式很少见到报道。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项研究拟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依照教学设计理论,以高中生物学“种群”部分为例开展教学设计,为生物教学探索一个新的可操作的模式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文献法总结STS教育思想及其在生物学相关章节中的应用成果,进一步发现问题。
2调研:了解当前“种群”研究现状及其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3、学习需要分析:从STS角度、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
4、研究学习者的特征
5、确定教学目标
6、确定学习策略:研究以学生主动参与的产生式策略为主。
7、制定教学软件开发方案
8、收集素材与制作软件
9、上课及问卷调查
四、本研究的特色
l、将STS、教育技术、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应用等进行有机的整合
2、以学生的自主的探索式学习为主
3、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4、为实践性研究,将为未来的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可以借鉴的思想、学习资源及教学方法
五、成果提供方式和鉴定
教学论文、教学软件和论文,进行答辩鉴定。
五、参考文献
1、中外教育教育比较史纲 主编 张人杰
2、论我国STS教育的开展及其与国际的对接《北方论丛》 1995.3
3、高中《生物》教育中STS教育的渗透 《教学研究》林世华 1997.3
4、中国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现状的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研究》 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