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所必需的四大要素。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而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学生应该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主权,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探究生物界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教与学和谐统一,体现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
具体设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教学目标分析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情境创设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1) 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重建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2)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力系统。
教学的每一个策略,首先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因势利导,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①创设客观探究情境,包括各种实验情境、直观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等。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得生动活泼,学得主动,智能得到发展。
②创设智力情境,包括各种问题情境等。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到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确定学生的“最佳发展高度”,设置问题情境,可促进新知识迅速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中。例如,如果从离体心脏的上腔静脉灌水,用绳扎住下腔静脉,水从哪个血管流出?从肺静脉灌水,水从哪个血管流出?从主动脉和肺动脉灌水,结果怎样?上述设问为血液循环途径的达标奠定了认知前提。除设置同化情境外,还可创设“矛盾”、“不协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促进探索、思考等活动,促进认知结构的修正与完善。例如,学生往往把单子叶植物须根中的小侧根俗称毛毛根,误认为是根毛,可就此设置情境,让学生从小麦须根系中试找根毛,结果98%的学生找错了!学生异常谅讶,这时教师拿出根毛分布状态良好的小麦幼根,让学生观察,在矛盾的心态中,学生的探索活动异常认真。
(3) 创设充分参与的情境,实现有意义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1)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操作、去思考、去交流。2)还给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欢迎学生争辩,欢迎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3)指导学生求知方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4)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如改变传统座位排序,采取马蹄型、花朵型等座位排列,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针对特定的学习内容,确定最佳的合作学习形式。如学习发散思维的内容,以小组内部的协作为宜。
3.信息资源设计
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
4.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
(1) 如果是支架式教学,则围绕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建立一个相关的概念框架。框架的建立应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且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不相同),以便通过概念框架把学生的智力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就像沿着脚手架那样一步步向上攀升。
(2) 如果是抛锚式教学,则根据事先确定的学习主题在相关的实际情境中去选定某个典型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抛锚”)。然后围绕该问题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对确定的问题进行假设,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对假设进行论证,根据论证的结果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计划,实施该计划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反馈,补充和完善原有认识。
(3) 如果是随机进入教学,则要创设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主题的多种情境,以便供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意进入其中任一种情境去学习。
不管是用何种教学方法,在“自主学习设计”中均应认真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内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要素。
上面列举的三种自主学习设计(围绕“概念框架”的自主学习、围绕“真实问题”的自主学习和围绕“事物多面性”的自主学习)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适用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自主学习方式,其详细内容及具体设计方法可参看案例。
5.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 自主学习能力;
——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
7.强化练习设计
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即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设计是一种较好地体现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等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新型教学程式。目前,在国内外都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教和学的方式,有助于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值得研究和探讨,更值得在实践中尝试。
学习活动:
试拟订一份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以收集有关信息,分析学生对学习初中生物某一教学内容的学习准备状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