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温东平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1986年毕业与河北师大生物学系

 

工作单位

及通讯地址

河北邯郸第四中学

邮编

056001

职称、

职务

中教一级

生物教师

 

联系电话

0310--6053662

E-mail

 

 

指导教师

张丽萍

性别

电话

 

 

职称

 

E-mail

 

 

课题(论文)题目

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中学生物教学中STS教育模式渗透实验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STS是英语“科学、技术、生活”三词的缩写。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强调科学、技术、生活三者的兼容性,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强调把学生对自然界的理解(科学)、与人造世界(技术)、和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并非一堆书本上的教条,而是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影响和广泛作用的活生生的现实。STS教育模式的明显特点是:一注重科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的应用 。使学生能运用知识和技术改变自身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公众问题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能及时触摸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显然,STS教育是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科学教育构想,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和了逐渐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STS教育获得了世界各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同,STS教育在各国蓬勃兴起涌现了一批著名的STS 课程如:英国的“社会中的科学”、美国的“科学和技术的社会效应”等。相比之下,我国的科学教育还比较薄弱,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对科学教育没有明确规定,在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实际把科学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的培养。面对新时代对教育改革的挑战,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科学教育。考虑到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普遍开设STS 课程比较困难,如何结合现有教材和课程进行STS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实验将在生物教学中做一点尝试。

课题研究目标、立项依据(理论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研究假设)

 

                

研究目标:

一、寻求STS科学教育与当前形式下学科教育的结合方式。

二、验证STS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可行性,渗透方式及途径。

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广泛如:组织培养技术、克隆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生物芯片、环境保护等。这将为STS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背景和材料。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研究假设:

1、    教学中充分反映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成就,展示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前景,能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有利于科学探索能力的培育。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并大胆探讨解决方法及途径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    恰当运用STS教育模式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实验将采用:试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学业成绩测验法

一、确定被试对象

高一年级8个班中根据智力水平、学业成绩相当的原则,抽出13班为实验组,24班为对照组

二、STS模式渗透方法

(一)改革课堂教学渗透STS教育

1、结合教学目标挖掘与STS教育相关内容:

确定教材中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水平层次后(依据现有教学大刚),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找出本章节与STS教育相关的内容。

例:围绕“遗传物质基础”教学目标向学生展示“基因工程造福人类的前景”

围绕“光和作用”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温室栽培技术”

2、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渗透STS教育:

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和开放性,社会实践活动、生活片段、高新技术应用等可随时通过多媒体被引入课堂教学中。

例:结合“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章节播放录像片介绍扦插、压条、嫁接等繁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介绍新技术组织培养在花卉、果树的快速繁殖、无病毒植物培养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可观的经济效益。

3、课堂给学生留下足够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前几分钟或课堂上,针对科技发展热门话题如:“克隆技术的利与弊”或针对社会公众问题如:“我与环境保护”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演讲。并大胆探索解决方法及途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渗透STS教育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个人兴趣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如:

小实验、小设计、小制作、小论文。

 

 

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本实验过程为期一年。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  准备阶段  2000/5----2000/9

1、 查阅文献资料

2、 编制实验方案

3、 编写STS讲义

4、 编写问卷调查表

第二 实施阶段   2000/9----2001/6

   1、前测       2000/9

      对受试者进行测试

 

1)用表1(略)测学生社会责任感及参与意识

(1) 用表2(略)测学生科学探索能力

(2) 用表3(略)测学生对STS教育的了解程度

2STS教育渗透活动(见前页内容部分)

3、后测        2001/6

   工具同前测三表

第三  总结阶段  2001/6

(1) 资料整理

(2) 撰写实验报告

(3) 组织鉴定

本实验预期成果形式:学生小论文、本实验研究报告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查看研究报告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