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宋文秀

(河南省唐河县一高中,邮编 4734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利用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小范围内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力图以客观促主观,以机制促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评价、自主学习、素质教育

 

1相关研究进展

对学生的评价——即教育的评价,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初步建立。世界上的教学评价方法,还是起源于我国的科举考试。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的三大领域之一(课程教材、教学法、教学评价),教学的效果如何?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学生达到了何种程度?教学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要获得这些反馈信息就需要进行测量与评价。通常应用的考察、考试、评语,就是教学评价的一些手段和方法,因此在在教育理论上,教学评价具有以下作用:①、诊断作用:检查教与学的效果。(教师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②、具有动机强化作用:能强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的评价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承认和肯定,对教师来说是一种鼓励;对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得到了评价,受到学校和家长的赞扬,有了成功的心理体验,对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激励。③ 、具有教学作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工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我们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中都有教学评价的计划。(如:考试几次、抽查几次、评语等等)④、具有咨询决策的功能——即导向作用:这个作用也是对社会影响最大、人们最看重的作用,是教育咨询的科学依据,是教育决策的基础。从概念上来讲,评价是对过去事物的一种肯定,又是对未来事物的一种导向,评价所起的价值越大,其导向作用就越强。如:中国的高考,我们常称它为“中学教育的指挥棒”,因为这种评价,可以决定着学生一生的学习机遇和将来要从事的专业甚至社会地位的高低,因此其导向作用就很突出。因而形成了高考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怎样考,学生就怎样学的局面。

基于以上这些作用,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把教学评价作为实现教学目标、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杠杆,因此,有关教学评价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

目前我国有关教学评价的研究很多,诸如:对教师师德的评价研究;对典型学校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对课程教材的评价研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等等。关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研究也很多:例如,应用启发式、探索式、实验式以及成功教育法、愉快教育法等探索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从总体上来讲,做理论研究的多,做现场或课堂实验的少;对教师研究的多,对学生研究的少;对校外评价体系研究的多(如:中考、高考、竞赛等),对课堂的评价体系研究的少;对语文、数学、外语大门学科研究的多,对小学科其中(生物、地理)的评价研究的少,关于评价与自主学习的关系研究非常少见。

2改进评价的探索设想与意义

近年来,生物科一直不参加高考。从2001年起,河南省生物科也仅仅参加大综合考试。另一方面,大多数重点院校都不要求选考或加试生物。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报道,广东省选学生物的学生仅占9%。在这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大大的减少,对生物的学习表现淡漠,多是听听课而已。我也尝试了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的使用,除了能一时增加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外,未能使学生真正达到自主学习状态。对于学生这种根本不在乎生物课的现状,生物教师最大的感受是“有米难炊”。传统的评价观,只着眼于人才的选拔和淘汰,不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传统的评价方法只注重卷面的分数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如何在不改变高考这个评价方法和标准的前提下,又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呢?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对于高考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本人无力探索,但我想借用评价这个“指挥棒”的杠杆作用,通过小范围内(校内)的评价发挥其导向作用,以客观促主观,以机制促学习,让全体学生在每一节生物课的学习过程中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1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内容

    我们尝试将原来的学习成绩合成评定的内容由

                    平时小考分数        期中考试分数        期末考试分数

                        3             3           : 4

改为:

                    平时参与分数        实验操作分数        期中、末卷面分数

                        3             3           : 4

 

    为了便于比较上述尝试的效果,我们选择秋期三年级中的二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班;同样,在春期三年级中也设定二个实验班和二个对照班。实验时间为2000年8月25日至2001年4月底。

另外,为促进学生平时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在合成分数进行最终评定时,我们还导入了一票否决制,即:若某个学生在一学期中没有参与分数,则其他项的成绩不予考虑。

2.2 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法

2.2.1 参与分数的评定   

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学的核心问题是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自学就是表面的、被动的;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学习方法中强调:“要求学生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学习的法条”;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介绍中,其中有一种观念是中国人和英国人明显差异的地方:英国的家长关注孩子学习的观念是首先问孩子:“你今天又问了几个问题?”而中国的家长则是先问孩子:“你今天得了多少分?”;现代教育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也就是说,学习和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现在在北京市部分中学使用的美国BSCS高中生物实验教材教学理论的核心就是“主动学习的理论”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首先是提出问题。因而,提出问题就成为调动学生自学主动性的逻辑起点。因此,我们把课堂的参与分数,主要定为 思维的参与,并首先从“提问题”这个环节开始评价,以图改善学生“平时不听课,考前临时背,会考抄及格”的现状。

“提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不过,和以往的提问不同的是,教师在课堂的提问从不点名,要求学生主动站起来(不举手)回答,依次数计入成绩。因为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和教师指名回答有着本质的不同。指名回答,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主动回答,就要求学生必须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加工,即知识积累和思维活动,同时还要具备在众人面前表达的勇气和能力,这本身就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 心理素质的机会。因此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具有能促进思维的主动性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竞争意识和心理素质的作用。这里我要求每个同学都有参与分的成绩,意在使全体学生均能努力参与课堂思维,实现全体性的教学目的。

另一方面是学生向老师的提问:可以提自己没听懂的、弄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的不同理解;可以是自己新的见解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都可以向老师提问质疑。凡是能大胆、主动向老师质疑 的加奖励分,此项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由客观促主观,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潜能。为了便于记录和比较,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记下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学号即可。

2.2.2 关于实验操作能力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受中学招生考试的启发,我们采用实验课随堂进行实验成绩评定的办法。这种方法将过去的由卷面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实验评价方法改为实验室里的操作评价,有利于改善学生背试验、抄试验,缺乏动手能力的现状。我们还把对学生的协同合作精神的评价也一并纪录在内。考虑到许多实验都需要分组或分工合作,特别在实验农村中学实验条件不好的条件下,必须相互要有合作精神,小组试验才能协调进行。具体操作是:在学生做完课本上的所有实验的前提下,然后抽取1--2个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一组一组地进行,教师依其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2.3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努力。我采取的方法是:改变常规教学的环节,由教师主讲变为学生主讲,教师只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意在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和参与的空间,努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是与改变评价方法相匹配的。如:在讲新课时,我不是按常规的教学方法去一步一步的讲解。一些重要的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等不是由教师直接讲给学生听,而是首先让学生对教材的中一些理论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部分一部分地介绍(或者教师把一节课的教材内容列成提纲式让学生顺着提纲去讲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谈自己对这一节教材的理解或看法;谈对某个概念的认识;或谈对某个生命现象的解释;就是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分析总结的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对他们的表达进行肯定、纠正、补充、和引导。这就促使学生在上课之前或课堂上必须主动的学习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当他们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并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充满着成就感和兴趣,更促使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讲高三复习课时,我仍然是将讲的主体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找出教材的重点知识所在;让学生归纳教材的系统性及联系点;让学生去讲解概念的含义、用法和举例;等等,总的来说,凡是学生能讲的教师概不包办,教师讲的一定是学生不清楚的、最想听的。这样才能给学生留出最大的思维参与空间。

3.结果与评价

3.1 总体印象

从课堂教学现场看:在每一节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参与量增加,与常规评价方法相比,原来一节课中学生参与的人数是4-—6人次,而现在每一节课的参与人数可多达20—30多人次,学生由于竞争参与的动力所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学习的气氛浓厚,整个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能主动质疑,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沟通,大大的减少了教学遗留的问题。

3.2 关于评价方法的调查问卷

    实行这种评价方法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较强的锻炼,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增加,两次问卷共250份答卷调查,结果如表一所示。

    从抽样谈话的记录看,学生们对这种评价方法感受最深的是,这种评价的作用和这种教学课堂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自学教材的习惯和能力;在课堂的多次主动的参与,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

    另一方面,对照班的学生仍然使用老的评价办法,课堂还是以老师提名问的方式,成绩的合成还是以卷面分数为主,因此对照班的学生就上述这种感受。

 

 

 

 

表一   关于不同评价方法的问卷调查结果

班级

问答项目

实验班(124人)

对照班(126人)

喜欢上生物课(人次)

89

41

愿意课堂主动质疑(人次)

120

15

愿意进行实验操作评价(人次)

118

115

认为主动答问对自己心理素质

明显有所锻炼(人次)

65

0

一学期中课堂参与总人次

868

228

 

 

3.3 关于不同评价方法与成绩的比较

    从考试成绩上看,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大大的增加了参与机会,逐渐形成一种自主学习习惯,随之而来的效应是卷面成绩相应的提高。从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统计表二和表三。

 

表二 实验班与对照班期中卷面成绩比较

分数段与

总人数

60分以下

60—70分

70—80分

80—90分

90分以上

及格率

平均分

优秀率

实验班

124人)

4

30

44

36

10

97%

75

37%

对照班

126人)

25

45

36

15

5

78%

62%

15%

                注: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分布有显著差异。

 

表三 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比较

分数段与总人数

60分以下

60——70

70——80

80——90

90分以上

及格率

平均分

优秀率

实验班

124人)

3

29

42

38

12

98%

77

40%

对照班

126人)

23

48

40

11

2

82%

72

13%

                注: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分布有非常显著差异。

 

 

4.从改革尝试中得到的启示

实验结果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导向作用。我们认为,一个学校,一个年级或一个学科,完全可以在小范围内改变评价方法和标准,从而推动各项素质教育的实施。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的火花,更能充分诱发学生的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讲蛋白质的结构——肽键和肽链时,有学生发问:肽链的肽键数是n-1,一条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那么,蛋白质的肽链会不会形成个首尾环状的结构呢?参考资料证实,在自然界的确有这种环状结构(某些微生物的蛋白质)。又如:在讲到渗透吸水的装置和原理时,有学生则想到,如果在一个烧杯中放上一个漏斗,(漏斗内溶液浓度比烧杯内溶液浓度高)

 

 


                                  在此挖个洞

 

 

 

 


将漏斗的上端的玻璃管从中部挖个洞的话,液体就会从此返流出到烧杯中去,这样烧杯中的浓度又发生了改变,不是又可以循环了吗?如果设计一个大型的这种装置,不是可以将这中间的动能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吗?;在讲到遗传工程的转基因植物和动物时,也有学生突发奇想:如能将棉花的基因转入到相应的木本科植物体上,让其树木年年结棉花,不就免去了许多的种植麻烦吗?这些富有科学创造的设想,正是科学创新的萌芽。为了让大多数学生乐于并敢于提出问题,教师依据各章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各班不同的学生情况,引导学生关心自身、亲友和同学的健康问题,关心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关心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关心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通过关心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乐于观察、思考和提问。

对试验的评价主要是动手能力的评价,它就促进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和加强对实验操作能力的实践和探索。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彻底改变了过去只会纸上答实验的弊端。

5.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关于评价方法

    在运用这种评价方法时,不仅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更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素质基础,(由于个体思维和心理素质之间有差异)要注意鼓励和帮助那些心理素质不太好的学生,让其顺利地度过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具体方法很多,如:可以适当的限制一些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参与的次数,适当的给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创造机会。以免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在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提高提问的质量,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事实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难度,远远超过教给学生学会某些具体的生物学知识的难度。)另,指导学生提高提问的水平的关键是,从“什么是”、“是什么”的问题向“为什么”“怎样用”的问题过渡,指导学生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首先从简单的问题入手,然后步步深入)

5.2 关于实验操作

    在评价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更注重操作的过程,不能只看结果或流于形式。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形式上将学习的主体交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恰当的诱导、启发和辅助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的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将教材的切入点定好,真正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以便使学生能更好的参与。

5.3 教师的体会与感想

    通过一年的实验,从课堂到卷面看,因为参与成绩的评价,学生均能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不少学生在课前就已主动地投入到自学中去了;课堂上每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或向老师质疑的同学,都是自己思维后的表达,再也没有过去的老师点名提问那种被动的答案(如:不知道或者很荒唐的答案了)和被遗忘的学生(如:有些同学一学期中没有被提问过或很少被提问的现象)。呈现出学生与老师的紧密配合,课堂上呈现出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师能及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有哪些理解是正确,有哪些知识的缺陷和误解,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反馈与沟通,同时能主动参与的同学——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能突破个人的心理障碍 ( 我校是一所农村重点中学,学生的特点是思想纯朴,待人诚恳、勤奋刻苦。但思想封闭、保守、勇气不足,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敢于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能力时,都有一种成就感,也就更增加了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思维潜能。从卷面的成绩更证实了兴趣------自主学习--------学习效果之间,是具有内在的促进关系的;因为实验操作分的评价,促使学生关注实验的操作技能的掌握,达到了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这里评价起了一种不可替代的杠杆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铣,《教学原则新论》,1994年,内蒙古出版社

2.龚正行,《怎样指导学生自学生物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3.赵玉章,《对学生评价的策略》,(中学教研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