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李波

性别

出生年月

1956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辽宁师范学院1979.7

工作单位

及通讯地址

辽宁省鞍山市第25中学

邮编

114000

职称、

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联系电话

0412--8411653

E-mail

 

指导教师

杨志杰

性别

电话

 

职称

教授

E-mail

 

课题(论文)题目

初中生物实验中追求新异的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背景: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曾说:”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知识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不足”.他认为“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这一评价是中肯的切中时弊的。我们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差哪呢?这应该从教育本身找根源。生物学本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观察、探索、验证、实习是生物科学基本的特点。本学科应通过这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客观的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偏科思想严重。教学实验设备的不足,教具的缺乏,班型过大,实验管理困难。有“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想。结果学生成为知识的容器,失去了好奇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失去了追求新异感、时代感。课堂上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多,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影响了智能培养和创新精神。而西方国家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其原因除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背景原因外,更主要是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上与我们存在差异。他在学习过程中对好奇的事情老师鼓励,提倡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可见,如何体现生物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增强动手技能,培养求异创新精神。是当今中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彻底改革。首先我们应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探索有效途径。

意义:如何使好奇成为有价值的探索,关键在于要将生物实验与学生心理特征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对创造才能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由于中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接受新鲜事物,富有上进心和探索精神,“好奇、好动、好胜”是他们的天性。常常会提出有些看似奇怪的问题,这些都是好奇心的表现,其实是创新的萌芽。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好奇总是与求知、探索、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探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不仅指物质上的发明,也包括个人自身有的经验或好奇的产生和获得。所以对学生的回答或别出心裁的好奇思考方法等学习活动,要细心体察,耐心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处于萌发状态

的创新意识。

 

课题研究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以新大纲,新教材为依据,注意发展学生个性

特点,重视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1、通过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追求新异的好奇心,有利学习动

机产生。

    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使用,学会查询了解前沿动态。开阔思维再创新异。

    3、在课堂实验的基础上,组织课外实验小组对实验疑问、发现、新异创造机,会满足好奇心。 利用实验展览,实验竞赛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4、运用实验探索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突破常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加学生实验动手的机会。

理论依据: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根本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学生“会学”有利于学生动机产生,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获得。

毛泽东一惯提倡“主动活拨的得到发展”。邓小平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指出“教育在培养民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这特殊的使命”。这些名言现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好奇心离不开想象,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好奇心是想象的基础,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追求新异意识的显态表现。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所以,实验课的操作中有发现、新异、好奇、创造等,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保护和发展学生的这些思维和创新精神。

 好奇与新异不仅是去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开始,而且还可能是一生所追求的伟大课题的开始。爱因斯坦小时,指南针指针的方向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指,使他感到莫大惊异。他在自传中追溯自己的科学研究历程时曾提到这件事给他心灵所带来的震动。所以好奇是科学研究的开始。弗朗兹.海伦斯说过:“人的童年提出他整个一生的问题;要找到问题的答案却要等到成年”。牛顿、达尔文等科学家都是学生时就有很强的好奇心,成年后成为科学家而奠定了基础。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有正确的科学实验思想指导下才能做好实验。实验不是只满足于重复性的验证,而要有正确的探索思想贯穿始终,透过观察现象通过理论思维、发现新的突破、建立新的理论,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我们现在的学生,青年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又处在今天这个迈向知识经济的时代,面临着21世纪的挑战,新时代呼唤着新的教育。我们为何不为他们装上新异的好奇思维翅膀。那么我们的科学教育就有可能在他们长大成人后结出果实来。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主要内容:

 1、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追求实验的科学美,使学生把握知识,领悟规律,学而轻松、富有创新精神。。

2、  赋予动、植、物的灵性、唤醒好奇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新异性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对生物学的热爱,在师生互动中产生。让形式在以知增情、知情并茂的生态景观中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3、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增添实验教学美感了解当今科技动态,启迪他们的创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新异性和创新思维的品质。

(有些图表、模型、标本等可用多媒体系统随意放大、缩小或组合,共学生全方位地观察、分析、比较、事物的静态特征和细节。录象:图文并茂,触景生情,理解植树造里林、保护生态、建设录色家园的深远意义。网上查询开阔眼界)。

4、  积极动手大胆实验、利用实验展览方法,发挥课外实验小组这个广阔天地,引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发扬合作精神。

(小发明、小制作、小标本能有效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5、  关注生物学前沿动态、升华好奇心。开拓新异思维空间。

(促进好奇心,关心科学,热爱科学、参加科学研究)。

6、  引导学生用设计思想作指导,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补充改进、拓宽,提出一些                

   实验设计活动,灵活的变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学生实验机会     和实验技能竟赛、强化实验在教学中作用。

(定期实验竞赛,提高实验技能,增强竞争意识。使旧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出现。课堂成为探索发现的舞台)。

方法:实验对照法:(实验、问卷调查)

      实验班:同年级、同类型、各三个班。实验学生:初一年级。

1、提高理论认识,搞好课题研究的基础,掌握有关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

2、构建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核心的追求新异的教学方式,探索教学过程。

3、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让学生不仅掌握书上已验证的知识,还要学会运用产生的好奇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验证,作出初步的分析与判断,经历了一个好奇、发现、实验过程,体会知识科学性。

过程(只是设想,没有实施)

教师活动:生物智力题或有关背景与材料      提出假设     提示实验要领

         引导归纳概括     质疑释疑

学生活动:引发好奇心产生兴趣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观察实验

          讨论实验      结论      质疑发表见解。

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新异的好奇心,激发想象力,发现思考,学会科学方法,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

适应范围:实验课和演示实验课。

 问卷比较:表1进校后的新生实验前对照调查表;

           2第一和第二学期期末成绩为对比收集数据;

           3实验竞赛调查表对比收集数据;

           4形成性阶段问卷表 、综合调查(素材积累)

          

 

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一、进度(时间一年)

1、研究准备阶段

    收集材料,增强理论知识,提高认识,通读教材,学习新教学大纲,确定课题,设计课题内容,制订方案。搞好每一课时的实验课堂设计。

          时间:20006~9

2研究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整理事实资料、分析处理事实资料、得出结论。

           时间:20009~20012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探索、调整、实践、验收、分析处理事实资料,收集数据得出结论。

           时间:20013~6

3评价总结阶段

            时间:20016月—7

             任务:结果写作

二、预期成果形成:

    形成论文。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