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裴素青

性别

出生年月

58.12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1982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工作单位

及通讯地址

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中学

邮编

471000

职称、

职务

中教高级教务主任

联系电话

037932025593251831

E-mail

peisuqing@163.net

指导教师

王永胜

性别

电话

0431-5685085-92005

职称

副教授

E-mail

yshwang@nenu.edu.cn

课题(论文)题目

在高中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工作过程技能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结合课堂教学,运用生物学知识,组织学生设计开展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创造性活动。目的在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科技特长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科技后备人才。

   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区别与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一种可以摆脱课堂教学的羁绊,从内容到形式以极具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有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被列入中小学学科教育的大课程范畴(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它的内容贴近社会生产需要,追踪科技前沿和热点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主体参与以及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发展,这些都是常规教学无法相比的优势。

  本课题的提出除了上述特点之外,还基于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形式和目前科技活动的现状等前提下提出的:

国际教育形势:当今国际竞争是民族科学素质的竞争,而科学竞争的实质是教育的竞争。因此,面向21世纪的今天,几乎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面向未来”争取21世纪主动权的一项战略举措。以综合国力已经很强的美国、日本为例:“美国2061计划”以发展美国人的科学素质为目标,以培养适应2061年发展水平的公民为目标,使其基础教育居于世界前列。日本也是一贯重视民族素质教育,1982年中曾根内阁出台的教育改革方案,其目的就是让基础教育更加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国内教育形势:我国整体国民素质不高,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大,所以教育改革一定要立足于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来思考,加强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目标。

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现状:生物科技活动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但当前我国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仍存在诸多问题:①缺乏高素质的指导型的师资队伍。②目前开展的科技活动内容目标层次较低,缺乏创新、探究和有特色的设计。③活动的场地、设备较差。④活动的内容、形式基本处于一种涣散放任状态。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体系。⑥普及程度极低,据5个省36所高中科技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表明,生物科技活动开展仅占。

研究的现实意义: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从知识的积累和能力培养已进入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是学生个性逐渐凸现的阶段,所以在高中阶段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技能、创新思维、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意义。但高中阶段的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又是一个极其薄弱的地带。

 

课题研究目标、立项依据(理论依据、研究假设)

研究目标:

1、探索在普通高中通过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工作过程技能培养的策略。

2、探索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在内容设置、评价、考核、管理制度方面的理论研究。

已有的研究基础:根据36所高中生物教师问卷调查表明,89.6%都停留在以科技小组活动的形式,活动内容、选题大多是参观等目标层次较低的水平上。

本课题研究与传统课外科技活动比较:

1、从组织形式上:一改过去 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的科技活动。把活动的视点对准全体学生,以普及科技提高全体公民素质为教育目标。

2、从科技活动内容、目标定位上 :一改过去仅为培养科学兴趣的较低目标层次,定位到以培养科学探究、创新精神为科技活动的目标。

3、从活动选题上:不仅结合课本知识,更注重结合生活实际,贴近社会热点问题,追踪科技前沿来选择。

4、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多样,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因特网等先进手段,收集、加工、处理、发布信息,分析结果等。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1 在中学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管理评价体系。

2、高考给学校、学生、家长带来的升学压力,严重影响着活动的开展。

3、课程设置方面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以及如何协调的理论探讨。

4、课题本身的难度、复杂性。科技活动对知识面要求广,对能力要求高,受技术和条件的限制。

立项依据: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以科学技术传播学习、研究探索的一种实践创造活动。

1、  据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的,实践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例如:人的心理器官——大脑,并不是先天遗传就发展的,而是在活动过程中,在人的社会生活、学习和劳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所有人的心理反映都是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活动的复杂与深化而得到丰富和提高的。

2、  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种种论述来看:“人最基本、最深刻的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现实活动。”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首先应赋予人活动的机会,那么学校教育毫无疑问在设置学科课程传授历史文化精华的同时,另一方面要开设活动课程、课外活动,使学生习得活动方式,使学习成为一种自我满足的活动。用人的自由自觉活动这一本质审视学校课程建设,才能把学生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作为人应当追求自由自觉的活动,同时学生又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需在学校这个特殊凝聚着历史文化精华的学科课程和现实自由自觉的活动课程中生存和发展,因此,马克思关于活动学说无疑成为我们今天活动课立论的基点。

3、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学校工作提出过这样的具体要求:首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门特别喜爱的学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入迷的课外活动,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到为他准备好的“角落”去探索和钻研。我认为生物课外科技活动是实现这一途径的有效手段。

4、  21世纪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包括课程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人们的科学素质、科学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上都将为本课题的提出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

研究假设:

1、  通过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工作过程技能的培养。

通过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可以构建探索在普高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理论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开展高中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学工作的过程技能。

1、  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当地的现有环境和资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科技前沿问题依据不同能力目标层次和可行性原则确立课题。

2、  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可操作性强的12个题目,在老师指导下实施。

案例1:白色污染问题调查

2:城市生活垃圾调查

3:城市噪音、生活用水等方面问题的调查。

3、  以科技小组为单位,选择目标要求较高的12个探索性实验在老师指导下实施。

案例:大气降尘中菌类含量的测定、监检环境污染状况。

控制变量: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地域、不同季节。

4、学生自己独立选题、设计、实施一个实验课题。

二、探索在高中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内容设置、组织、管理、评价体系的理论研究。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设置问卷、座谈、访谈等形式了解本课题研究所需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2、实验法、统计法、观察法: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当地的现有环境和资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科技前沿问题依据不同能力目标层次和可行性原则确立课题。利用上述方法进行研究。

本课题的可行性:

1)从21世纪教育改革,素质教育要求来看,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为科技活动提供了大的背景。

2)从高考制度改革,3+X+综合的考试方案的实施,综合课程的开设,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力,增加学生学生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注入了活力。

3)、随着经济的发展,办学条件的改善,为科技活动开展奠定了经济基础。

        536所普通高中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问卷调查来看:活动场地和设备较好的占56%,领导支持率占83.3%,生物教师对开展这项活动的积极态度占18.5%,一般态度占48.1%,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占40.7%,能得到社会相关部门协助支持的占71.6%,这些都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研究进度:

1、  20007月—8月,准备阶段:

①成立科技活动课题研究小组。

②确立课题和一年活动计划

③针对具体课题设计实施方案

2、  20009月—20014月,实施阶段:

①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选12个目标要求较低的课题研究。

      ②选拔组织特长学生成立科技骨干小组,在教师指导下,选择12个目标要求较

高的课题研究。

      ③以科技小组成员为骨干,带领全班同学独立选题、设计、实施,完成一个课题

的研究。

3、  20015月,分析总结阶段。

4、  20016月,形成论文阶段。

 

预期成果:

1、  通过一年对本课题的研究、总结,形成一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科研论文。

2、  学生每人形成一个小论文。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查看研究报告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