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陈盼山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2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198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工作单位

及通讯地址

河北省定州二中

邮编

073000

职称、

职务

中教一级,校长

联系电话

031223143892316234

E-mail

Chpsh7035@163.net

指导教师

王永胜

性别

电话

0431568508592005

职称

副教授

E-mail

yshwang@nenu.edu.cn

课题(论文)题目

论中学生物学教学道德观念培养

课题研究目标、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中起定向和制导作用。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导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作用的成分就是道德”。

现行的中学生物教学中所进行的道德教育是空洞的、抽象的、说教灌输的、贴标签式的道德培养模式,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特点,没有重视学生分析、思考,以及处理道德问题的判断能力培养。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克隆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动植物的诞生,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基因工程药物的出现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前进推动道德价值体系的变化。道德研究的范围要扩大,要不断赋予道德具有时代的新内容、新含义。道德不仅仅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而应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视为道德的范畴。全球性的生存环境恶化,全人类的共同疾病和灾难的产生,生物工程产品日常化等冲击了人们头脑中的道德价值体系,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迷茫、怀疑和不安。

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此时期,学生的思想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但社会阅历浅,道德判断能力不强。因此,本课题试图从学科德育方面抓住这个最佳教育时期,加强道德观念培养,提高学生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整合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立项依据(理论依据、研究假设)

(一)、研究目标

1、  提高学生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整合能力

2、  培养学生关爱全人类、关心全球整体发展的道德观念

3、  培养学生对待高科技新生事物公正、客观、平等、全面而普遍的道德观念

4、  培养学生的“人—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念。

5、  探索学科德育教育模式。

(二)、立项依据:

《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教学目的”的第二条提出:“要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目标中又具体要求:1、初步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2、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和生态学的观点,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3、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4、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认识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形成环境保护意识。5、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新大纲同时指出,教师要紧密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寓德于教”地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教书育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确定不同学龄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方面,要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严禁一切封建迷信和其他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及物品传入校园。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所有建设项目都要有环境保护规划和要求,特别要加强工业污染控制和治理,搞好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的参与更深刻、更广泛,它不仅包括人们积极参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关行动,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改变自己的思想,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去改变自己是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思想,是一种发展战略,更是一种意识态度和道德价值观。《中学德育大纲》规定:“初步树立公民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讲科学,不迷信,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具备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观念的培养应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按照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就会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促进一个人进入高一阶段的思维,而高一阶段的思维就会推动自身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为了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可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道德观念的形成。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道德教育的理论阐述

1、  中学道德教育的现状

2、  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心理学基础

3、  道德观念培养的各理论学派

4、  提出进行道德教育的观念、方法、和途径

二、生物学教学中进行道德观念培养的内容

1、  生态道德观念

2、  生命伦理道德观念和生物科技道德观念

3、  生物进化道德观念

4、  青春期教育中的性教育道德观念

三、道德观念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四、道德观念培养的评价、结论和探讨

研究方法:

   依据发展性原则,认知性道德发展实施道德观念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可分为:

1)、了解学生当前的道德判断发展水平

2)、运用道德难题引起学生的意见分歧和认知失衡

3)、向学生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

4)、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自动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为合理的推理方式

5)、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

以上仅是一种方法,另外还可以采用主题辩论、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小组讨论、调查、实验、辩析等方法进行。

 

 

 

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一、             进度:

20007月——9月,查阅文献,建立理论体系,收集编写有关生物科普知识。

200010月——12月,道德观念培养的理论设计和范例设计

20011月——5月,在高中一年级实施道德观培养计划

20016月,完成实验,总结分析,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科学论文。

二、             预期成果形式

1、  形成一种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模式

2、  形成5——10份道德观念培养的范例设计

3、  形成有一定价值的科学论文

本课题研究的新视角

1、  探索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模式,克服现阶段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内容宽泛而平白的问题。

2、  强调道德观念培养形成的过程,克服现阶段道德教育中重道德知识,轻道德发展,更为缺少道德判断能力提高的问题。

3、  强调道德观念培养的可操作性。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查看研究报告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