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杨丽静

性别

出生年月

19618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呼和浩特市教育学院(1981

工作单位

及通讯地址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五中学

邮编

010050

职称、

职务

中教高级

联系电话

0471——6939820

E-mail

Lijin6@china.com

指导教师

曾宪录

性别

电话

0431——5665126h

职称

教授

E-mail

Zengxianlu@hotmail.com

课题(论文)题目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的探索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教育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目的,有意识地对人的发展施以影响的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课堂教学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之一,课堂教学设计是向学生传递一定的信息,而人的发展变化都是由信息引起的。

长期以来,生物教学中过多强调课本知识和应试能力,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学习现象普遍,主动学习机会很少,分数是评价学生的标准。这种氛围下培养的学生依赖性强,能力差,看别人干什么,自己干什么,善于信服前人的理论。

然而,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系统由计算机控制,办事采用新方式为特点。因此,学生必须学习足够的科学,以使他们履行具有足够信息决策技能的,负责任的公民角色。有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高级技能,它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有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

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内容及价值取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中学生物教学要更新教育观念,设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教师与学生和谐的双主体关系。在教学设计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满足学生的认知要求;教师是引导教育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学中应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主线,把生物学知识与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实践等结合起来,让教学内容组合成富有意义的序列,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潜能,建构自身多种能力,使其成为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课题研究目标、立项依据(理论依据、已有研究基础、研究假设)

 

1研究目标:

面向学生,以新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情趣,能力背景,设计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新的课堂教育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被动学习,依赖性强,只注重分数,善于信服前人理论的学生,培养为能积极主动学习,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运用判断能力,能够自主学习,懂得终身教育价值的人。

 

2立项依据: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理解,并从中作出推论。”“学习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发展迅速,知识密集,更新快,高度信息化,市场化,竞争激烈。在这样的社会中,只有靠竞争才能生存和发展。这就要求人要会学习,会分析,会推理。社会的人才观和用人标准都迫使教育必须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因此,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方式都要注意对未来人才的培养。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观察分析能力,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学的。

现在,在中学生物教育教学中仍然是以教师教授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且是依附现状,着眼当前,以“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内容强调统一性,标准化,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应试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均为验证性的。学生一味地死读硬记,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分数。教师注重的是自己教的班级在全市的成绩排队,学生重视自己的成绩在班上的排名。培养能力的机会被删除了,品德教育很少认真对待。这样的中学生物教育现状与现代人才培养非常不协调,因此,要建立一种新型的中学课堂教育模式,发挥教师的职业特性,从学生情况出发,把知识、能力、德育各方面教育内容统一起来组织教学,以科学教法,探索实验,材料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不仅从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获取学科知识,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去,并努力做到有所发现,产生创新意识。

建构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指导教育的主体,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整合材料、动手实践、提出并解决问题等,训练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促进掌握技能,完善人格。摸索形成一条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1告知目标:

教学活动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本节课应达到的目标。为了有利于让学生自我检查,目标的制定以学生的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认知”,“能力”,“情感”目标的ABC三个层次的目标分类,并且在制定目标时,使用外显性动词,如:“能准确写出——”、“会列表比较——”等,让学生建立学习的方向感。

2启发诱导:

将知识分成不同组合,设计有逻辑性的新旧知识的联系,步步设疑,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记忆,感受逻辑。使独立型的学生有充分发挥他们能力的阵地,敢想、敢问、好问、深问,大胆探索的品质得到充分发展;依赖型的学生增加了问题意识,可突破思维惰性与定势的局限,努力做到有所发现。

3尝试创新:

将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中加入多个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从中学会探索,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协同合作,学会总结。建立学生对个人行为负责,并且接受他人正确观点的品德。

选择生物学科中有争议的内容,如:“进化学说”,设置有特点的题型,形成一份材料分析作业,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问题。答案可能是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甚至是与课本知识不相一致的,学生要仔细阅读材料,对获取的信息加以分析、比较、甄别,才能解释回答。调动学生的潜能,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4评价方式:

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仅评价学生的认知结构,也评价学生的能力与品德结构。应体现成绩、能力综合检测评价。不仅评价教育结果,考试成绩,也评价过程,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实验报告,材料分析,能力考察问卷等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结果优化,能力得到发挥和提高。

 

二、             研究方法:

1、目标教学法

2、情境教学法

3、程序教学法

4、及时反馈法

5、组织讨论法

6、实验评价法

 

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一、             进度:

1前期准备阶段:(200010月——12月)

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技术。能够指导学生提高能力,并能根据学生情况的反馈,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改进。

 

2实施阶段:(20011月——8月)

20011月——2  以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现状。

包括各种能力情况(自学、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运用判断、终身教育观等);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20013月——4  知识、智能、品德方面的课堂教学的实施。

采用“目标”、“程序”、“情境”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注意、观察、分析能力,训练学生敢参与、敢设疑的意识。为后期的研究工作创造必要的能力条件。

20015月——6  实验课,材料分析作业的实施

学生进行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经分析、总结、形成结果,写出试验报告;教师提供与教材不相一致的或生物新成果的材料,学生阅读,分析。在尊重客观事实和科学态度的前提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答案。

20017月——8  整理,总结。

将研究课题的内容以试卷测验,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进行检测,整理分析材料数据,并将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比较,分析,总结。

 

二、             预期成果形式:

1为了对建立的师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检验,通过公开课形式展示教学活动,请同行进行评价,指导。

2依据学生反馈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分析总结报告。

3将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形成论文。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