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学员科研课题(论文)开题论证报告

姓名

肖乐和

性别

出生年月

5412

最后毕业

学校及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

工作位

及通讯地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邮编

100080

职称、

职务

中学高级教师

联系电话

010-62561581010-62363372

E-mail

xlh@public.east.cn.net

指导教师

王德利

性别

电话

0431-5629448

职称

教授

E-mail

wangd@nenu.edu.cn

课题(论文)题目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若干问题探讨

研究背景:

    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学校为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崔允郭,1999)。

自从近代学校制度建立以来,课程开发存在两种不同的传统。一种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典型的国家课程开发传统;另一种则以英美为代表的非集中制的课程开发。一个国家的课程开发传统往往是由其课程行政体制决定的。课程行政体制决定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之间的课程决策上的权利分配结构。两类课程各有利弊。国家课程开发在解决课程的基础性与统一性方面具有优势,而校本课程开发则有利于尊重具体学校的环境和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吴刚平)。50年代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教育系统都推行了由国家发起的大规模课程改革——新课程运动,由国家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协同开发真正高质量的课程,其目的是实现课程的标准化、统一化。但这一改革由于种种原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7080年代,非集权化课程决策在许多国家再一次得到重视。80年代以来,学校所处的环境日益复杂化,其变化日益加快,学校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并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就需要能够对环境做出敏锐的反应,校本课程的特点恰好能适应这一要求。同时,一向实施国家课程开发模式的国家,也开始意识到需要提供地方和学校层次在课程事物上的主动权,纷纷出台了有关课程政策。

我国建国后,为保证基础教育的共同质量,便于管理和评价,采用的是原苏联三、四十年代的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校本课程的探讨引起教育界许多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在教育部制定的2000-2010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倾向,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要给学校、教师提供参与课程改革的空间。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引起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关注,各个学校开发适于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成为一个紧迫任务。由于校本课程在我国起步较晚,对于校本课程的认识还很贫乏,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更缺少实践经验,校本课程的有关问题不仅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时需要学校一线教师的参与。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生物学属于实验科学。作为基础教育的生物学课程,其课程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了解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认识生物界的基本特征,同时,生物学课程还应该努力创造一种环境,让受教育者在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原理过程中了解生物学作为实验科学的特点,正确认识生命科学的特征。目前由于某些原因,通过生物学教学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实验科学特征有一定困难,使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特征产生误解。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已经认识这一问题,准备通过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改变生物学教学目前的状况。在课程未做变动之前,考虑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些学校通过开发生物学的校本课程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些学校已经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验。

 

研究的意义:

1.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校本课程在我国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有关校本课程的一些理论问题,如校本课程的价值与地位、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除理论问题外,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也需要大量的实践探索。本课题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研究的子课题,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学校校本课程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2.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生物学的特点,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发展。

开发适于中学生的生物学实验与研究的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即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正确认识生物学本质,提高生物学素养。同时,校本课程也可以照顾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为喜好生物学的同学发展自己的兴趣,对生命现象深入探索提供了机会。

3.有利于提高生物学教师的水平,促进生物课教学的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与技能,教师不仅会依据所提供的教材教书,还要学会针对学生的差异和需求选择适宜内容、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这对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它促进教师提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生物学的教学水平。

 

 

课题研究目标:

1.探究本课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学习中主体性体现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提出改进选修课的依据,并利用校本课程的经验促进国家课程的教学活动。

2.形成较为完善的适于本校学生特点的生物学校本课程设计(组织形式、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教材等)以及能够胜任该课程的教师队伍。

 

 

立项依据:

1.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试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政策。

2.学校发展的需要。

各个学校由于办学的历史、办学的条件、学生的来源、师资的情况等形成学校的差异,学校的课程既应体现国家的意志,也应尽可能满足学校的差异性,使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各自的特色。

3.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表现出差异性。现代教育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已有研究基础:

1.自1996年以来,我校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课程开发,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人参加了学校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工作。

2.人大附中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学生在学习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对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有较高的积极性。

3.我校开设生物选修课三年有余,受到学生的欢迎。生物教研组具有愿意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教师和一定条件的生物实验室。

 

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从情感、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研究本课程对学生认识生物科学、学习生物科学的影响,提出本课程预期目标。

2.根据预期目标,设计、规划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

3.研究本课程的有效评价方式,使评价方法能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特别是情感、技能方面),促进学生发展,同时能够反映本课程教学的客观效果。

4.研究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处的地位,特别是教师应扮演的角色,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得到真正的体现和发展,教师在课程中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研究方法:

文献法与实验法结合。

1.文献法

1)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信息,对目前国内、外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2)在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综述报告的撰写。

2.课程实验与研究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实验方案。

4)实验结果分析,完成实验研究报告。

研究进度:

200011-12          查阅资料、收集有关信息。

200012-20011     完成本学期选修课测试和总结工作。

20011-2            实验设计(包括课程内容安排,测试方案、访谈问卷设计)。

20012-6            课程实验。

20016              选修课测试,有关实验资料汇集。

20017              完成实验报告。

 

预期成果形式:

1.初步形成本课程教学总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以及课程计划。

2.初步形成本课程较为合理的评价方式。

3.完成本课程的教材初稿的编写工作(活页)。

4.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课程实验进行总结,对该课程对学生生物课学习的影响、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高进行具体分析,以促进进一步完善该课程。)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