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中的哲学思想运用

苏圣亮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二中

  要: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要有全新的理念,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要求我们做出全新的选择。本文就中学生物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从构建学科知识框架、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反思生物科学本身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旨在提请教师关注哲学思想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哲学思想,以反思、批判、变革的思维去学习、去创造。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哲学思想    创新思维

 

有人估计,人类科学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现在是每35年就要增加一倍。在知识爆炸和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单纯的知识的识记已远远不够,过分强调知识的积累更是不切合实际,那么获取新知识的途径是什么呢?1989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通过的《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的报告中也曾提出“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具有更高层次的求知方式”。众所周知哲学是研究自然界普遍规律和普遍联系的学说,是研究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理论,是关于思维与存在统一规律的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是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只有“哲学”才能称得上是这种求知的方式。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运用哲学思想组织教学、将哲学思想贯穿于学科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整体知识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实现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的飞跃,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能用已有的知识反思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和自然资源的利用。

一、运用哲学思想构建学科知识框架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把哲学理解为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显然,哲学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实际上研究课程理论的学者也公认把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作为课程的基础或基础学科。而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当推哲学基础。

仔细分析中学生物学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在内容中始终潜藏着一个主线索——无序和有序。

如:酶的专一性、多样性是有序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基因表达的调控是有序的。

原核生物无高度特化的细胞器,由细胞质基质完成生命活动,这是无序的;而真核生物细胞中有了高度特化的细胞器,各细胞器的特定的结构完成各自的生命活动,这是有序的。

生物的多样性表面上看似乎是无序的,但实质上多样性的生物都在适应它们所生活的多样的环境,这还是有序的。

再如每一个细胞中都含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这是无序的;但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某些基因在严格的调控作用下有选择地进行表达,这是有序的。

有序要比无序在生物进化中进步的多,这可以从一摩尔葡萄糖无氧呼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序)产生的能量和同样是一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有序)产生的能量之比,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地位,以及遗传和变异(遗传是一种有序,而变异是一种无序,但无序的变异却被各种环境有序地进行了选择,使得生物得以生存)中都看出。

有序与无序之间总是在相互转化的,如:无序的受精卵发育成有序的含有各器官与结构的个体,而从有序的结构中取出的一个细胞又可以成为一种无序的状态,再为其创造生存的环境,它又可以变成为有序的状态。因此,生物总是在有序和无序之间相互转化,进而使得生物也在不断的发展。

在教学中不断地将“无序和有序”的思想与课本内容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能运用发展的思维去学习和研究生物学。通过这种高屋建瓴的教学,师生之间能不断地进行交流、体会生物学的奥秘,从而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作用。

二、运用哲学思想启迪学生创新思维

就其基础教育而言,它既是为生活作准备的阶段,又是学会学习的最好时期。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教学的本质,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想意识的形成。当教师抓住某一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教学时,会将知识作为科学的本质呈现给学生。如果说“两省一市”率先进行的课改,并在高考中设置综合科目的考察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整体知识而提高素质的话,倒不如说是对科学的真正理解——使每个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拥有者和实践者。但是在分科教学中实现这种“综合能力”的提高,单纯要求教师能对综合科目中各学科有充分的了解是不切合实际的。而要求分科教学中每个教师能抓住各自学科的核心内容并与相关学科建立起联系却是可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关性,决定了运用哲学思想在分科教学中使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作用。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教材中的有关哲学的内容随处可见:生命是物质的,生物的属性是运动的,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的活动是有规律的:昆虫的生命规律,遗传的三大规律,中心法则及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规律、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等;结构与功能、遗传和变异、进化和适应、调节和反馈等始终贯穿于生物学整个内容。内环境的稳态、进化观、生态观、多样性等内容又是培养学生哲学思维的最好的素材。

系统科学认为:万物皆成系统。因而小到细胞,大到生物圈,都可用相应的理论去剖析,从中不难看出:“无序——有序——无序”始终贯穿于生物学知识中。当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这种方法去分析、去判断某个“系统”时,思维能力的训练得到了实现,哲学思维也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而这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是时代的必要,是历史的选择。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归纳、演绎、推理、逻辑、论证等方法进行组织,使学生能用辩证的思维去认识、去理解生物学知识,就不难达到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目的,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的。

三、运用哲学思想反思生物科学本身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到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在阐述“学会认知”中解释到:扩大知识面可以使每个人更好地从各个角度来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助于唤起对知识的好奇心,激发批判精神有助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去辩别是非。在对“学会生存”解释说:教育应该使每个人尤其是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从上述的内容中,不难看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好奇心、辨别力和批判性,也就是说培养学生要对已学过和正在学习的知识进行反思。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的知识是值得反思的内容,如: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生产与环保的关系、资源蕴藏与利用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的内容提醒我们对其反思;而生物的进化史、生态观、适应性、酶的发现史、植物向光性的验证等也值得我们反思;生物科学本身的发展、进步、运用等更值得我们反思。

当然教学的目的不是将课本中已经固定化的知识给学生呈现,也不是把已经验证的结果向学生展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两省一市”的试用教材和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都在编写方式和编写内容上有了新意,力求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形成科学价值观。因此无论是学习还是运用生物学,都要以哲学思想为前提,学生们只有构建起哲学思想才会对自身、对自然、对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运用哲学思想组织教学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相当大的帮助,而且在相关资料中证实:许多生物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将哲学思想渗透在教学中,也收到了不小的成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领先学科,生物学教学中的思想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指导学生独立意识、批判反思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构建哲学思想。

通过生物学科教学构建哲学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可以弘扬主体意识、反思态度和探索精神;通过学科教学构建哲学思想,可以使学生端正“高举远慕的心态”、提高“慎思明辩的理性”、陶冶“体会真切的情感”、磨炼“执著专注的意志”、进而实现“洒脱通达的境界”。

 

参考文献:

 

杨名声、刘奎林著(1999):创新与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孙正聿著(2000):哲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1996):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秉德主编、李定仁副主编(2000):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梓坤著(1993):科学发现纵横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