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释疑、训练”教学模式初探

浙江省遂昌县第二中学  刘为邦   3233000

 

【摘要】自学是教师设计下,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释疑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重要阶段;训练则是教师设计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围绕着教师设计下去主动探索知识。通过它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自学、释疑、训练、教学模式

【前言】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育改革中一场攻坚战,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方式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随新学校的诞生而逐步形成,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理论影响下,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稳定的传统模式,传统模式最大的弊病是教师把学生当成一个“贮藏器”,教师不顾一切往学生头脑里装,而后学生又象复读机一样读出教师给予的内容。学生成了学习的“奴仆”,在学习中缺乏主见,缺乏独立学习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了升学,教师给学生大量的机械重复的训练,妨碍了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搓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生产出高分低能的“产品”(人才)。近十几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开展,课堂教育有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开始注重学生的主动投入,提出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广大教学工作者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如“导学式教学”、“问题探索式教学”、“成功教学”等,各自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前,如何发挥发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又要减轻学业负担,培养适当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性方面学生如何学、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如何努力学,教师如何教、教什么,体现轻负担、高质量仍是我们探索的核心问题。“自学”、“释疑”、“训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就是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协同关系提供理论依据,为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形成可借鉴的经验。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形成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关系,知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形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的协同关系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方法】:采用对照实验法:在同一类型的班级进行对照试验。我们选定了初一

5)、(6)班级学生进行试验,共80人(初一共六个平行班)。问卷调查法:对学生

在实验前后进行学习习惯等问题调查。

(二)【研究工作的步骤】

     1、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常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在教师指导下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比较、归纳等方法,使学生知道怎么学、学什么、什么时候学和如何努力去学。逐步培养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主动的分析和纠正错误的习惯。

     2、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观:a、从注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b、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学习的过程;c、从单纯的教师方法转向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d从封闭的教学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形式;e改变传统的学生观,尊重和鼓励学生活泼的发展。使教师明确怎么教、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等问题。

程序:教师提出自学要求→自学→释疑→训练→达标→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反馈←不达标

    3、教师确定自学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目标体系(认识、实践操作和情感目标),将认知目标分成知记、理解、运用和综合四个等级,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自己编制学生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包括:知识目标,已学知识的准备,对重点新知识的理解,思考、少量练习题,本课小结(空白)等组成。用于学生课前自学。另外教师根据目标要求,拟定好训练卷(课后用)。目标确定的同时,教师明确了什么要教、什么知识不要教。

    4、自学。学生根据教师编制的自学提纲进行预习,一般安排在授新课的前一天,以四个人为一小组,由组长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课前教师从组长了解学生自学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课内释疑。

    5、释疑。课内教师利用多媒体(每班一套多媒体),将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解释,引导学生突破,凡是书上原原本本的内容教师少讲,凡是知识内容,教师不板书,不讲解,让学生自己学。教师重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决或教师帮助解决问题,整堂课教师讲得少,讲的精,正式授课时间少了,给学生自己用的时间多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训练:我们安排了二种训练题,一是课内训练(一般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做不出没关系,可以问教师,做完之后,可以看书后对照订征。这种方法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特别是做错的题目,能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效果明显。二是课外学生自己写每课小结,将一堂课中主要的知识点归纳起来写在预习提纲的最后,教师抽查,久之,我种习惯形成了,能力得到培养。

  7、达标测式:一单元学完,进行达标测试,测试结果采用达标、良好、优秀三个等级。不达标的学生经教师指导、自学再测试,直到达标为止。同时每次测验后,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要求每位学生备有错题集,将错误的题目订征在错题集上,有利于复习、巩固。使学生都懂得不是为了分数而学,而是为掌握知识而学,学生淡化分数,长期下去能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风气。

    8、反馈评价:课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通过检查预习反馈信息、课内学生自主活动时和训练时反馈信息,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评价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全面评价。

【结果】利用此模式教学,通过一年的实践,效果明显。

表一、利用该模式前后学生预习情况对比                    单位%(取整)

 

对预习知识

平时预习

预习过程

预习安排

预习方法

 

必要

 

不需要

多此一举

经常

不太经常

不预习

认真

认真

敷衍了事

课前一天

课前一小时

提前一周

一般看了书

圈圈点点

带问题思考

指导前

96

10

0

30

50

20

6

74

20

35

65

0

77

16

12

指导后

100

0

0

80

17

3

56

41

3

80

20

0

5

13

82

表中说明:指导前学生认为预习有必要的,可是突出的问题是预习方法,时间安排上存在问题,经教师辅导后,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加深,特别是利用教师制定的预习提纲(带问题思考)的利用率高。

表二、利用该模式前后学生上课情况对比                               单位%

 

上课

课堂笔记

思维

课堂内

课内练习

 

认真听课

开小差

时认真时开小差

全部有

有些课有

多数不记

跟不上听不懂

基本能跟上

能跟上能联想

只听不看书

边听边看

中看不认真听

能完成

基本完成

经常完不成

指导前

42

14

44

64

34

2

6

30

64

22

66

12

30

60

10

指导后

91

3

6

100

0

0

0

6

94

12

88

0

94

6

0

这说明利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自学习较少,不能全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指导后学生的认真听课、且都有课堂笔记、课内思维活跃,并且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内练习。

 

 

 

表三、利用该模式前后学生作业情况对比                              单位%

 

做作业

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质量

批改后

 

先看书后作业

边看书边做作业

不看书就做作业

按时完成

有时不按时

常拖欠

独立完成

有时参考他人

抄人家作业

订正

有时订正

不订正

指导前

40

50

10

80

14

6

52

36

12

30

50

20

指导后

82

18

0

97

3

0

92

8

0

100

0

0

上表说明:学生做作业预习不够好,50%的学生边做边看书,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在个案调查中,集中一点是:多数学生认为作业是为了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只有少数学生认为作业是把已学知识更好地掌握起来,因此,对学生做作业的认识、方法给予指导。通过指导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了,能做到自觉、认真的完成。特别是教师批改后都自觉地订正,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表四、利用该模式前后学生复习情况对比                              单位%

 

对已学内容

考试前

对复习态度

学完一个单位后

 

经常看

有时看

基本不看

抓紧背下

看笔记作业等

背练习卷

教全

师面

给复

我习

自由复习为主

有提纲给我们背

自己归纳

自己不归纳总结

要归

求纳

指导前

45

33

12

30

24

46

46

38

16

20

26

54

指导后

92

8

0

3

97

0

8

92

0

96

4

0

 

    表四说明:指导前学生对待复习平时抓得不紧,初一学生自学能力差,希望寄托在教师身上的较多,依赖教师给予归纳,或有提纲发下来背,反映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不强。指导后学生能完成课后小结,并养成了自己归纳知识的习惯,提高了自习能力。

 

表五   利用以上模式前后数学成绩对比情况

 

人数

实验前成绩

实验后成绩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实验班

80

59.0

18.5

89.3

13.7

 

235

63.9

18.4

88.4

11.9

Z

20.4

0.47

实验前实验班与年级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实验之后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采用“自学、释疑、训练”的教学模式有效果。

表六、利用以上模式前后自然学科成绩对比情况

 

人数

实验前成绩

实验后成绩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实验班

80

72.2

12.3

80.4

10.4

 

235

76.1

10.2

82.0

10.5

Z

2.5

1.23

利用模式前实验班的自然成绩与年级成绩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利用该模式后,经全县统一质量监控,不存在着差异性。

表七  利用以上模式前后实验班于对照班的数学成绩对比情况(后进生)

 

人数

利用模式前

利用模式后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实验班

12

40.3

6.4

91.3

4.2

 

12

41.9

5.9

82.3

10.6

t

0.61

2.57

上表说明利用模式前实验班对照班的差异不够明显,即基础相当,利用该模式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存在着差异,说明利用该模式有显著效果。

表八 利用以上模式前后实验班于对照班的自然成绩对比情况(后进生)

 

人数

利用模式前

利用模式后

平均值

标准差

平均值

标准差

实验班

12

49.6

5.9

71.0

10.5

 

12

71.2

6.1

66.8

12.3

t

8.64

0.86

 表中显示利用模式前对照班与实验班存在着显著差异,即对照班的成绩远比实验班好。利用模式后对照班与实验班无明显差异,平均值比对照班高,说明效果好。

【讨论】

采用“自学、释疑、训练”的教学模式是附合当前教学需要的,成效显著。

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尔教育部最近提出: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自学、释疑、训练”的教学模式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初一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欲望、学习目的、理想的信念等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是初一是小学到中学的衔接,学习方法不同于小学,从调查可知原有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因没有好的方法将发生二级分化,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及时把握这个机会,加以精心的指导,使学生在新的需要的前提下产生心理发展的动力。通过指导效果明显,从表一至表四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明显好转。特别是对预习方法、课堂笔记、错题订正和归纳课堂小结做得特别好。

2、用该模式的特别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提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教学观。“自学—释疑—训练”教学模式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设计的。教师就是为了“学生而设计教学”的。自学是教师设计下,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释疑是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探求知识的重要阶段;训练则是教师设计下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能围绕着教师设计下去主动探索知识。从表五、表六可知,采用这种模式有明显的效果,不仅提高了整体的水平,而且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原来基础较差的同学进步幅度大,表七和表八能说明此问题。利用“自学—释疑—训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无论知识简单还是复杂,都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自然得到发展。

3、“自学—释疑—训练”的教学模式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布卢姆的教学理论体系告诉我们:95%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差生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失误造成的,教育的基础功能是使所有的受教育者发展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人才,教育评价的基本功能是改善学生的学习。根据布卢姆的的教学目标的理论体系,我们在利用这个教学模式时,帮助教师转化教育观念,将教学目标分成识记、理解、运用、综合和创造性能力的等级,这些目标让学生也知道,学生不是为分数而学习,而晃为了达到上述而学习,既冲谈了分数的概念,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同的学生达到目标的时间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达标满的学生给予辅导、鼓励、帮助达到要求。相信绝大部分学生能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这种既承认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又相信多数学生潜能的发挥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看成绩,更重要的是看各知识点是否达到要求,使教师、学生心中都有数,教师教学有方向,学生学习有目标,促使共同完成任务,从表七、表八显示充分的说明教学效果好。

设计时可参考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对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从教学分析,展开及评价等方面做出一系列事先出谋划策等。无论是自学阶段,还是释疑、训练阶段,教师都认真的设计,让学生主动的学习。特别是释疑环节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训练题目要精心的筛选,具有层次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使各层次学生都有内容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整体水平。比如,学生学习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时,我们采用自学(有自学提纲)—学生看录像—实际操作(教师指导)—分组测评。期末实验考核学全部学生合格。

5、“自学、释疑、训练”的教学模式也有不完美善的地方。一是教师的工作量大,教师对不同学科不同内容要作灵活处理,没有现成的材料可取。其次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问题以及初中各年级学生装如何区别对待都有要作进一步的探索。还有自学阶段是放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合适也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想通过三年的时间将形成于该模式相配套的材料,便于同行借鉴。

 

主要参考资料:

1、《布卢姆》和《教学目标》

21993年第4期《课堂、教材、教法》  王文延

3、《课堂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  陈时见主编9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现代教学设计论》  盛力群、李志强编著浙江教育出版社

5、《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文萍主编9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  王木丹主编9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感谢东北师大生命科学院李凤霞副教授的指导。

数学由张群娥老师执教、自然由俞水华老师执教。

20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