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美育的研究

山西运城中学      焦健康

           

摘 要

  美育在生物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美育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尤其是对学生品格的完美是最好的教育材料。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美的环境下,认真学习,发展自我,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21世纪优秀人才。

   

关键词 生物教学 美育 智力  创新  人格                               

一、    前 言

1、美

 

美学是指人对味、色、声、形、景和物等好的感受。1750年,德国著名的美学家鲍姆加登就曾在《美学》一书中从认识论角度指出,感性认识的完满就是美。目前,人们对于美的研究早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美学。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对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而获得美感。然而,人的美感不是天生的,美感是人在社会与生活实践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教育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播美学知识、进行美学的教育活动被简称为美育。

生物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如能充分挖掘运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书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能够多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对启发学生感受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完善学生的人格有着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意义

 

2、生物学中的美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就生物本身而言,它就是一种自然美的典型化身。其表现形式有:形态、结构、功能、对称的简洁美;造型、节奏的和谐美;形式的多样统一美。

1)简洁美

 

研究生物学中的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物化学反应、遗传变异、进化、生态等现象和规律,不难发现其简洁性。例如:数以百万种之多的高等动植物都具由一种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成千上万个遗传基因,仅是由八种核苷酸组成;功能多样的蛋白质是由约 20 种氨基酸组成;从哲学意义上讲,这些都表现出一种简洁美。

 

2)和谐美

 

和谐是协调,是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和谐给人一种恰如其分、浑然一体、井然有序、轻松自如的美感。比如:生物全息律揭示,生物体每一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整体的成比例的缩小,人的手、足、耳等器官都可体现出人体的每一部分。又如生物重演律,这是局部与整体的和谐美,这些无不包含着和谐、圆满、匀称、均衡的美感。

 

3)形式多样统一美

 

通过生物学的研究,人们发现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形态、构造、生理、生态、遗传进化千姿百态,形成了不拘一格的美的样式。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既统一又独立的内在联系。例如,生物进化论证明,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遗传密码的三联体与各种各样生物联系在一起。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美的经验现象多彩多姿,很难一一列举,实际上,美具有千姿百态,不拘一格而又富含着和谐一致,简洁明快,井然有序的特点。

 

3、美育在生物教学中的目标

 

研究表明,美是无处不在的。在生物学教学中就可随手拈来,可是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在应试教育环境影响下,只注重抓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美的教育这一人性发展最需要的基本要素。然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在外在的演化和内在的运动中展示出的美,却被我们忽略了。

生物学领域中蕴藏着独特的美。我们认为,中小学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目标应该是:一是让学生更好的欣赏生物界的自然美;二是让学生认识生物学中的内在的和谐美;三是让学生领悟生物学中的简洁美;四是体验科学家在实验过程中的人格美;五是在美育过程中发展智力,提高创新能力。

前面提到的五个美育目标,在生物教学中都必须通过美育活动加以实现。特别是学生在理性、自觉性的需求下,会创造出更高级的“情感内需”来,为自己向人生的最高阶段发展奠定基础。美育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它能够为个体的情感需求,提供充足的精神食粮。

 

二、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

 

1)实验时间  2001年2月—7月。

2)参加人员  高二年级四个教学班,241班,71人;242班,69人;243班,62人;244班,68人,共计270人.

         241班、242班为对照班,243、244班为实验班。

3)实验方法

对比法;观察法;发现法;讨论法;调查法。

4)实验步骤: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

②、布置一些与美学方面有关的生物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共同讨论,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同时感悟美的存在,反过来领会生物学中美的奥秘。

③、通过学生的生物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品德行为发展状况来评价学生在美育的教育中的变化状态,体现美育的实效性。

④、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2、具体实施过程:

 

1)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生物教学图象,影像资料等有形的材料,让学生从中领悟生物学中的美的魅力所在。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观察研究、分析总结,不难从中体会到美的简洁性、和谐性和统一性。

2)教师要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关美的生物学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把握生物学中的美的内在实质。教师就要在这种问题中,不断地让学生进行思考,以达到自我提高和成熟的目的。

 

三、实验结果统计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就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情况与上学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表一  生物学考试成绩对比表

班级

 

 

上学期成绩

本学期成绩

均分

及格率(%)

均分

及格率(%)

241

242

243

244

73.0

75.5

73.8

73.1

80.0

80.8

81.0

78.0

72.0

74.0

83.2

85.4

78.0

79.0

84.0

88.0


比较以上数字,说明生物教学中的美育对教学成绩有一定的促进。

 

表二 学    % 

                                     

          

统计数学明显发现优的人在增长,中的人数在减少。

四、讨论

 

经过一个学期的美育教育的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效果还是有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各项教学工作中,针对生物科学中蕴含的大量美育资源,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挖掘,让学生在对自然界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在教给学生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运用美并创造美,让学生把对美的追求转化为内在的心理需求,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生物教学中的美育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生物学科中的美育是通过美的事物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同时,生物学科的美育在实施过程中,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强获得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提高智力。例如: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表达同时受操纵基因、启动子和调节基因三者相互配合达到调控的效果。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后三种结构间相互配合调控结构基因,另一方面它们又受到某种物质的调控,这调控表达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关系。教师就是用这些美感素材 ,引发学生获得美感,使学生在复杂中见简单,在多样中见统一,在混乱中见和谐,从而发展学生智力水平。

 

2、生物教学中美育对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

 

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如发现与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发现与制作新事物的实践能力等;另一层面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即不断实现和更新着的生命活力。后者是创作最本质的内涵,也是前者的基础和源泉。

个体的创造力发展关键时期是在中小学时期。该时期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阶段。哈特劳布说:“任何儿童,不管他的出身和天赋多么不同,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发展创造精神。”[2]

心理学家们依据大量的科学实验分析告诉我们,创造性在人才的突出特点,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喜好抽象思维,对智力活动和游戏有广泛的兴趣,富有幽默感,表现出卓越的文艺天赋。创造性人才不完全表现在智力上,而是更重要地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可缺少想象力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过:“想象力是伟大的艺术家。”相对论的发现者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智慧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3]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规律的发现、验证及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使学生产生某种灵感或“敏感”(黑格尔认为,由于审美对象特殊性,进行审美观照需要一种特殊的心理机能,这种机能称为“敏感”)。同学们在好奇心的感召下,可能产生某种灵感并在头脑中形成或出现一种清晰的图景与概念。还有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免疫等等,都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常常在苦思竭虑之后,在一个不经意时刻突然造访;有时会通过敏锐的直觉,抽象的思维,产生一处奇特的遐想。这就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教会学生如何去创造,如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为学生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在“深入自然,透视自然”,在与自然同化的心灵的愉悦中,领悟事物发展的真谛,从中启发好奇的思维闸门,增强创新能力。

 

3、美育与人格的完善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利用生物中的美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感觉力、感悟力和想象力,利用这种情与景的互动关系,可使学生获得美学教育,培养他们审美的创造力,一方面通过美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使他们从中亲身体验中得到一种心理满足和情感共鸣,特别是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美育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得到进一步的建全。在他们追求卓越的人生过程中,健康的人格起重要作用。席勒说:“道德的阶段,只能通过审美的阶段才能实现。”[4]。欣赏美、感觉美,还可所以缓解忧虑、压抑、痛苦和失望等消极情绪,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等积极的精神和态度。人们对美的追求往往成为进步的动力。所以说美育是造就完善的人的必经之路。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美育这一课题越来越让人们重视,让我们的教师和同学在生活和学习中充分感受美、发现美、运用美、创造美吧!

 

        

 

[1]物学教学 2000年(第25卷)第10期,25页  作者  刘志军

 

[2]美学  2000年4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科版 作者  姚军

 

[3]哲学  2000年第6期第43页 作者 潘必新

 

[4]哈特劳布:《儿童的创造精神》,布雷思劳者192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