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探索


陈盼山(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 073000)

  摘要:加强学校学科德育建设,是社会道德文明和人类道德发展的需要,以生物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据,遵循道德教育理论,结合青年的成长规律,以素质教育为重点,讨论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内心世界、价值体系带来的冲突,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道德观念。

  关键词:生物教学 学科德育 道德观念
  目前,中学生物教学在道德教育上存在两个突出问题:(1)道德教育的内容缺乏时代性,脱离学生实际,脱离高科技迅速发展的实际,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2)道德教育的方法缺乏理论指导,死板单一,不利于学生整体道德观念的形成。
  本文以学科德育建设为中心,以生物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依托,探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道德观念。
  一、中学生物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生态道德观
  生态道德观是人们在生态环境问题上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它决定着人们对待生态问题的行为方式和基本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植物,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是一切生命之基的生态道德价值观。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平衡等知识,使学生尊重自然,控制自身行为,形成生态学的自然生态观。
  (3)食物链、食物网知识的动态分析,使学生形成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生态整体观。
  (4)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的思想应该是人类价值体系的中心,追求人类活动与自然协调是人类最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
  (5)全球性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质量下降等现实问题,教育学生加强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世界观。
  (6)遵循自然法则,树立"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形成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超过自然承受能力的开发不仅是恶的、不道德的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从而树立起长远的和整体的道德价值观。
  (二)、生物技术与生命伦理道德观
  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强烈冲击,社会要求这项技术的使用合乎人类道德价值观念。
  1、克隆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体现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但同时人们担心"克隆人"的出现将给人类带来一场生存危机。
  (1)从遗传上将人区分为优劣,必将带来新的"种族歧视",违反了人类公正、公平、民主、自然、平等的基本道德准则。
  (2)动摇了人类延续繁衍,生老病死,传宗接代,血缘有序的传统伦理道德观。
  (3)克隆技术滥用有悖于社会伦理,无性生殖方式将是人类的倒退,影响着人类的自然进化,人类尊严将荡然无存。
  2、"人类基因组计划"在人类掌握自身密码之时,也潜在地引发伦理道德问题。
  (1)如果有人将自己的基因组作为商品进行交换,怎样体现"等价交换"呢?
  (2)如果人们从出生之时就知道自己的生老病死,又怎样谈得上生命的隐私和秘密?
  (3)如果有人打破自然生殖规律,人为地选择未出世孩子的特征,将改变传统的生育观念。
  3、转基因生物回归自然必然带来风险。
  (1)转基因生物打破了种的界限,打乱了自然进化历程,对它的安全性应给予科学评价和检测。
  (2)对基因工程的产品存在疑虑,担心这些产品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滞后效应的损害。
  (3)传染性极强的细菌对抗菌素具有抗药性,后果不堪设想。
  4、试管婴儿、人工授精、安乐死、遗传疾病检测、基因工程药物的使用,器官移植等等都涉及到社会伦理道德观,伦理学追求真善美,时刻提醒人们无论什么研究都不要违背人类的初衷和美好的价值观,伦理学不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但它能不断呼唤和矫正科学的"跑偏"和人类的良知。
  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讨论
  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紧密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寓德于教"地进行思想教育。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只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在运用课堂讨论方法时,一般采取四个步骤。
  (1)提出课堂讨论的内容,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并引发各种道德观点。
  (2)学生准备及讨论阶段,让学生提前几天做准备,准备是让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的过程,是道德问题内化为素质的过程,讨论是学生各种道德观互相交流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3)教师总结与评析阶段,亦称价值澄清阶段,评析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关键阶段,通过分析和推理,减少价值观念的混乱,促进正确道德观的形成。
  (4)类比和反思阶段,观念、态度的形成需要不断的内化、反复的慎思和明辨。因此,让学生结合实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相类似的道德实例并检验同学们道德观念的认同感。
  (二)、综合实践活动
  诚如涂尔干所理解的那样,道德的本质是道德的社会性,道德教育的实质是社会教育。合乎道德地去行动就是为着集体的利益去行动。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摆布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必要,因为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关爱全人类、关心全球整体发展的道德观念,形成节约能源、合理开发资源的生态道德观、资源保护观。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可有以下几步:
  (1)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学生日常接触或感受到的事情,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感兴趣的问题,如回收废旧电池,节约利用水资源,初识沙尘暴,调查周围空气中粉尘情况,土地资源的减少和浪费,白色污染等大都是非常好的题材。
  (2)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求全体同学参与,形成一个共同方案,然后分小组实施,方案要具有可操作性,小组分工明确。
  (3)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要认真详实地开展调查活动,数据要准确,每位同学都有任务,注重活动过程中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4)总结与评析,将小组数据进行汇总,形成整体报告,注意用多种直观形式表现结果。评析过程采用鼓励性的评价原则,积极引导学生生态观,环境价值观、资源观、自然观、法制观的建立。
  (5)提出整改办法。做到知、行统一。
  (三)、主题辩论会
  主题辩论会是一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澄清模糊概念,培养道德观念的较好形式。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自己的道德判断和能力的'自然'发展。"因此,多创设道德两难问题,引起学生大脑中道德价值体系的冲突,经过思辩和讨论,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整合能力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
  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他们在各种价值和选择面前,往往无所适从,陷入价值混乱。学校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这样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道德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和区别各种价值观及其异同,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去付诸实践就显得十分必要。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开展主题辩论提供了大量素材。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引起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对生物伦理、生存道德的思考。比如,人们希望生物工程可以解决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个全球性危机,这将是一次人类求索生命奥秘的革命,但科学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难免给人类带来一些始料不及的后果,通过组织主题辩论会,把"难题"和相关知识告诉学生,在学生头脑中树立正确的人类生存道德价值观念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主题辩论会一般有以下几步:
  (1) 确定辩论会主题;
  (2) 抽签决定辩论会的正方和反方;
  (3) 准备材料,搜集资料,设置问题;
  (4) 展开辩论;
  (5) 教师的总结与评析。
  (四)、举办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活动。
  结合"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日"等活动,举办相应的"我国环境污染与治理现状"、"污染与健康"、"生态环境问题及改善对策"等知识讲座。
  结合学科竞赛,开展"生物环境知识"竞赛,利用黑板报、墙报、刊板等开展"环保法律知识展览""现代生物技术成就展"。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又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
  结合学校教研活动,开展"学科德育建设"研讨会。
  (五)、课外活动小组。
  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培养绿色环保意识,成立生物环保兴趣小组,搞专栏,开展环境保护随手可做的10件小事活动。通过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珍惜资源的生态情操,保护了校园环境,随手乱扔乱吐现象减少了,用一次性餐具的人数减少了,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念正逐渐形成。
  让学生认识到,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宝贵资源,环境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且还能给人类提供精神、心理上的感受。环境污染,破坏环境,必然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只要大家齐动手,一起努力,通过你身边的小事也会对改善环境状况起一定的作用。
  三、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几点认识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思维活跃,易接受新鲜事物,为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生物道德观念培养很有必要。一是素质教育需要,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而思想道德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起定向和制导作用。二是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教育方针中提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三是现代课程标准的体现,现代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智育和德育的统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知、行统一。向学生传授生态道德观、科技道德观和生命伦理观知识固然重要,但必须用正确的认识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二要结合生物技术的发展,加强思想道德观念培养,体现了道德教育的时代性。三要紧紧围绕生物学科建设进行。学科德育建设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十分缺乏,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对生物学科德育建设是一个探索,具有现实性。
  当然在进行道德观念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1、观念培养不是朝夕所能解决的问题,见效慢。2、重智轻德的传统认识阻碍和制约着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3、学生接触社会少,知识面狭窄,思维宽度不够等限制了道德教育的进行。4、生物教材中缺乏道德观念培养的素材,或比较陈旧,使得道德教育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学生道德观念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培养和教育。生态道德观、科技道德观、生命伦理观是学生世界观的一部分,也是人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念对于学生成材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高崇明、张爱琴编著,《生物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李海峰著,《科学是一把双刃剑》,长春出版社,1998年版。
  (3)郭本禹著,《道德认知与道德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4) 吴 柳主编,《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 文 萍主编,《心理学理论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6)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钱凯先编著,《克隆风云》,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8) 蒋盛岩、张志光,《对遗传工程技术发展中道德伦理问题的认识》,生物学通报,2001年第三期。
  
  


本文是作者在东北师范大学首期中学生物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期间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