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精品课程

联系方式

地 址:吉林长春人民大街5268号
电 话:043185099453
传 真:0431-85099590
邮 箱:sky@nenu.edu.cn

互动平台

背景知识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 背景知识
中国微生物学家
作者: 发布于:2012/10/8 14:49:37 点击量:

李振翩   李振翩在协和医学院工作期间,从事细菌变异的研究,用减低毒力的变异株研制成猪霍乱瘟病疫苗,之后在美国继续研究微生物的变异,建立了降低细菌毒力而又能产生免疫力的无毒力细菌培养法,称之为李氏-谢菲尔培养法。这种培养法是以后研究微生物变异经常采用的方法。

谢少文  谢少文在1930~1940期间在我国发现了布鲁氏菌,在世界上首先采用鸡胚培养立克次体,改进了多种鉴别细菌用的培养基。在免疫学方面采用抗原吸收抗体的方法证明外裴氏反应测出的抗体确立为立克次体抗体,揭开长期未解之谜。证实孕妇经破伤风类毒免疫后所产生的抗体可传至胎儿,因此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这些研究成果都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魏曦 1937~1939   魏曦在美国进修微生物学期间,在著名细菌学家H. Zinsser教授下首创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琼脂斜面组织培养法。1942~1944年在昆明首次用血清学方法证实昆明地区为恙虫热疫区。在水中分离出水生性端螺旅体在国际上亦为首报。

黄祯祥 1941~1943年在美国留学期间首创了病毒体外培养技术。他将西方马脑炎病毒组织培养上滴定获得成功,观察到病毒对细胞致病的过程。他的研究成功为现代利用细胞的技术研究病毒奠定了基础。1949年在北京领导研究乙型炎疾病,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系统的调查、诊断技术等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分离出多株乙型脑炎病毒,其中P3株为国家指定用于制造灭活乙脑疫苗的毒株沿用至今。

 方心芳    酿酒微生物工作者的良师著名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教授从年轻时代起就开始和微生物建立了不解之缘。他研究过与工业微生物学有关的许多微生物无论食品、医药品、还是工业原料生产有关的我国微生物他都涉足过甚至红茶菌他早在51年就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它过研究。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找到一些我国特有的菌种发表过上百篇有关微生物和发酵的文章编著过《应用微生物实验法》许多研究成果都已被应用于生产中解放后在发展我国现代发酵工业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几十年来方老也为公家培养了大批的微生物学研究人材。现在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所、市一级业务骨干中就有近一半是方老亲自指过的。方老对我国微生物学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人们公认的。
 
 李季伦 1925—  中国微生物学家。在研究固氮酶催化机制过程中证实HD形成是固氮酶的通性论证了伴随固氮酶催化还原N2生成NH2的同时有两个主要的放H2反应。在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过程中发现由玉米赤霉菌所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也是高等植物的一类与发育密切有关的新型激素由胶孢镰刀菌所产生的串珠镰刀菌素是克山病的主要致病因子。还在我国成功地开发了赤霉素(GA3和GA47)、玉米赤霉醇、马杜霉素、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等农用产品。

林宗扬(1891 - 1988)   是我国微生物学的第一代学者他主持的医学细菌学教学宗旨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注重实际应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他除了讲授作细菌学还组织开展了一些细菌的研究工作开创了临床细菌学和血清检验工作。早在1918 年,他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瓦氏反应”一文,较早向国内介绍了诊断梅毒的方法和技术;1925 年他首次在我国病人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在实验中自己也受到感染,卧病一年方愈;1929 年与其同事共同发表的“检查斑疹伤寒的沉淀试验———用变形杆菌X19的特异物质检测”一文,曾被《人体病毒和立克次体感染》这部世界权威性经典著作引用。林宗扬及其同事对内部染真菌丛梗孢(Monilia) (有别于外部的真菌) 及其基础进行了长达10 年较全面研究,于1930 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真菌的论文,在分离培养真菌、鉴别其种类方面,建立了一套方法和技术,并对真菌的致病性进行了研究1935 年,他编著了《细菌学检验方法》,内容精炼、实用。林宗扬实乃我国医学真菌研究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