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
[-] 新闻中心
[-] 规章制度
[-] 图片新闻
[-] 通知公告
[-] 优秀活动
[-] 妇委会新闻
你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记生命科学学院共产党员李喜文教授
[发布时间:2009-05-13 10:52:02] [点击:710] [分类:新闻中心]

---------------------------------------------------------------------------------------------------

编者按:生命科学学院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学习身边人、践行身边事”的优秀人物事迹学习活动,以身边优秀的教师代表为榜样,在思想觉悟、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品德修养和工作态度等多方面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其中,学院李喜文教授就是优秀教师的突出代表。

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它被誉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整整20载,从满怀理想与壮志的奋斗中一路走来,他——一名共产党员、生命科学学院李喜文教授,用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用对学生无私无求的关爱谱写了人民教师最动人的诗篇。

脚踏实地,严谨治学,在工作中不断追求

1978年李喜文教授毕业于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毕业后执教于长春市63中学,在基础教育一线工作一年后,回校跟随郝水院士攻读遗传学硕士研究生,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水产研究所工作四年,1986年回校继续攻读遗传学博士研究生,1990年留校任教至今。

在李喜文教授从教的20年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科研精神与奉献精神感动并感染着周围每一位与他共事过的同行,也激励着他的学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一丝不苟、严谨追求。李喜文教授主要从事本科和函授生的教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及植物细胞工程与遗传育种、保育与进化遗传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李喜文教授负责两校区的本科生教学工作,路途的劳顿早已是家常便饭。然而每次上课,李老师总是提前到达教室,利用课前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李老师广博的知识、幽默的讲授方法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一节遗传学基础课上,书中一个微小的数值与上文不相符,李老师不仅提醒学生认真修改,并把整个过程重新梳理,使学生牢记于心。日常教学中,教师多用课件进行讲授,普通的PPT制作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李喜文教授则是选择了耗时更久更难于制作的authorware软件进行教学,长期工作于电脑前使他的腕关节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然而他毫无怨言,他经常说,本科是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教育阶段,丰富的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学所需,学生需要的才是我们要做的。

李喜文教授的课程设置中有一门是两校区的选修课,每次考试的时间都在晚上的9、10节课,他每次考试结束都会亲自收取试卷,亲自批改,每次批改完毕都会超额工作,一个年级100多名学生的试卷逐一认真分析,形成试卷分析报告。

李喜文教授在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研究生。由于科研工作的需要,经常要到野外基地培育采集样本,面临的是艰苦的条件,多变的环境,几乎全年午休的工作时间。从样品培育到样品的采集,李老师从未间断,亲力亲为。在实验室,李老师的包容与关爱使每一个学生为之动容。勤俭节约,来不及回家便是和学生一起到食堂就餐,一件绿色的羽绒服一穿就是五年,然而,当学生面临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却毫不犹豫,按时发放科研补助,每逢年节用自己的钱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度过难关。对学生的包容与大度更激发了学生坚持不懈、专于科学研究的信心和决心。

李喜文教授用他对教育的满腔热血,用他对学生真挚的情感获得了丰硕的果实,现已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获得1994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7年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校优秀教学奖等奖项。

心系学生,无私无求,教师生涯桃李天下

生命科学学院有一个师生共建的社联组织——遗传爱好者协会。发起这个组织的缘由,一是出于对遗传学专业的热爱和向往,第二个原因则是听了学院李喜文教授的遗传学基础课,从而产生了浓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而李喜文教授便是这一学生组织的指导教师。从起初创办协会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73个成员,李喜文教授倾注了无数的心血。

没有章程,李老师帮助学生们组织学习交流,翻阅文献,组建网站,创办刊物;没有教师,李老师通过个人关系邀请8位资深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学生们免费授课指导;没有经费,李老师自己掏腰包,给学生们买用品,办活动,出版刊物。他说,只要学生们需要我,我就义不容辞。在学生组织面临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李喜文教授更是亲自找到学院团委商议,使遗传爱好者协会逐步走向正轨。

李喜文教授的举动带动了周围的人,学院其他的遗传学方面的专家也开始关注和支持这一学生组织,和学生们共同努力建设协会。而这些工作和活动往往都是在晚上六点半之后进行。李老师家住净月校区,每天回家都已是深夜,没有了班车,便只能坐出租车。就这样,在李喜文教授的坚持和鼓励下,至今遗传爱好者协会已经是第三届了。

在往届的遗传爱好者协会中,有1名学生保送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有1名学生保送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有1名学生保送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有1名学生保送清华大学发育生物学专业直博生,另有5名学生保送本校攻读硕士研究生。

一名教师的职业生涯里,有无数的骄傲和幸福的回忆,珍贵的是他把这份荣耀珍藏于心底,而只是注视着一待开拓的园地。不计辛勤一砚寒,桃熟流丹,李熟枝残,种花容易树人难;幽谷飞香不一般,诗满人间,画满人间,英才济济笑开颜。李喜文教授正是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勤勉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学生们最令人欣慰的回报和最崇高的敬意。

迎击病魔,笑对人生,用坚毅之美铸就生命之堤

时间分秒流逝,很多人在叹惋命运的不公与捉弄,忘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2008年11月末,生命科学学院的本科生课程与考试如以往一样进入倒计时阶段,也就在这样的时候,李喜文教授突然向学院提出申请要前往北京。很多人惊讶,这样一位敬业的老师怎么会突然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呢?然而,此时,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肺癌晚期的症状已经把他的身体彻底摧毁……又有多少人知道,李喜文教授在肺癌骨转移的强烈疼痛下坚持给学生们上课半个多月。寒冬时节,李喜文教授拖着病体,穿着那件破旧的羽绒服,迈着蹒跚的步子一步一步挪上台阶,走向教室,许多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境禁不住泪流满面。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向他发出了最后的忠告:必须马上住院手术!李喜文教授才忐忑不安的离开他站了20年的讲台。不安的是,学生们的课还没有上完,复习还没有梳理;忐忑的是,学生们的毕业论文还没有做完,还有实验等待着他带领大家完成……临行前,他把儿子叫到身边交代,“卷子已经出好,第一套已经发给教务秘书,如果我回不来,就由你把第二套交给他吧……”

在北京检查期间,扫描显示左腿股骨上已经有很大一块癌变,医生一再嘱咐不能够再走路,要坐轮椅。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无疑是晴天霹雳,然而李喜文教授依然面带微笑,试图将所有痛苦降低至最低点,用专业的知识向家人和周围关切的人们解释着所发生的一切。在他看来,手术成功,三天后就可以重返课堂,和学生们在一起,然而,一切又并非所愿。癌细胞的迅速扩散,已经让他不能够站起来,手术的成功并不能减轻腿部剧烈的疼痛,每日每夜要依靠吗啡才能入睡,每次睡着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还有学生的课等着我讲,申请的科研项目不能搁置,等我的腿好了再回去基地培育样本,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呢……”病榻前,看着日渐消瘦的身躯,笑容却没有褪色,身边是眼镜和专业书,还有一部手机,他说,“我惦记着学生,前两天刚和现任遗传爱好者协会会长通了电话,和我的研究生探讨了毕业的事情,还有我的老师,何孟元老师,她也是癌症患者,和我一样,听到老师乐观的声音,我也会好起来……”说到这儿,李喜文教授的声音逐渐微弱,有些哽噎。病榻前,李喜文教授最喜欢说的就是“腿好了,就都好了……”坚毅却让人心酸不已。医生没有为他进行化疗,也没有告诉李老师,他总是半开玩笑地说“我的状况不错,人家化疗都会脱发,你看我的还这么完好无损。”作为一名生命科学方面的教授,很多事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百倍,可就是这样,他依然不离不弃,笑对病魔,顽强的抗争着!

每天都有无数的鲜花和祝福在这间病房里环绕着,同学们更是带来一千只纸鹤,祈祷老师早日康复;学校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亲自前往探望,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各支部自发的组织为李喜文教授捐款。一份份关怀、一声声问候、一句句鼓舞,因为相信,我们的声音可以感动上苍;因为相信,生命的意义可以战胜病痛;因为相信,最坚毅的美必将铸就最强大的生命之堤!

有人说,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然而,师者,却可以用他最热忱的画笔在每个心灵上刻下永恒的印迹,因为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可以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

(生命科学学院)